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經籍典第三十七卷

經籍總部藝文一

《舉賢良詔》元光元年
漢·武帝

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 于篇,朕親覽焉。

《舉文學詔》元康元年
宣帝

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其博舉 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學、明于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 各二人,中二千石一人。

《舉博士詔》陽朔二年
成帝

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于天下也。儒林 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 故謂之博士。否則學者無述焉,為下所輕,非所以尊 道德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其與中 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五帝本紀贊》
司馬遷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 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峒,北 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 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第弗 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散 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 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孔子世家贊》
前人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 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 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 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 衷于夫子,可謂至聖矣。

《太史公自敘贊》
前人

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統業周道廢秦撥去古 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於是 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 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自曹參 薦蓋公言黃、老,而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 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 仍父子相續,纂其職曰:「於戲!余維先人,嘗掌斯事,顯 于唐、虞,至于周,復典之。故司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 欽念哉!欽念哉!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 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 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時異世 年差不明,作《十表》。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 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北辰,三 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 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 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 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 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 師,俟後世聖人君子。」

《選高才生受學詔》建初八年
後漢·章帝

《五經》剖判,去聖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恐先師微 言,將遂廢絕,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也。其令群儒選 高才生受學,以扶微學,廣異義焉。

《武帝贊》
班固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于 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 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 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 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劉向贊》
前人

仲尼稱材難,不其然與?自孔子後,綴文之士眾矣,唯 孟軻、孫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此數公者,皆博 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于世。《傳》曰:「聖人不出其 間,必有命世者。」豈近是乎?劉氏《洪範論》發明《大傳》,著 天人之應;《七略》剖判藝文,綜百家之緒;《三統歷譜考》, 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

《藝文志傳》
前人

伏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纂《書》刪《詩》, 綴《禮》正樂。彖繫大《易》,因史立法。六學既登,遭世罔弘。 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 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

《請專事東觀收檢遺文表》
張衡

臣仰幹史職,敢徼官守,竊貪成訓,自忘頑愚。願得專 於《東觀》,畢力於《紀記》,竭思於補闕,「俾有漢休烈,比久 長於天地,並光明於日月,昭示萬嗣,永永不朽也。」

《東觀賦》
李尤

敷華實于雍堂,集幹質于東觀。東觀之萟,孽孽洋洋。 上承重閣,下屬周廊。步西蕃以徙倚,好綠樹之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