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色。當官奉法,在所有稱。

《羊深傳》:「深字文淵,早有風尚,學涉經史,好文章,兼長 几案。」

《高崇傳》:「崇子謙之,字道讓,少事後母李有孝聞,李亦 有撫育,過于己生。論者兩重之。及長,屏絕人事,專意 經史,天文、算曆圖緯之書,多所該涉,日誦數千言。好 文章,留意老、《易》。所著文章百餘篇,別有集錄。妻中山 張氏,明識婦人也。教勸諸子從師受業,常誡之曰:『自 我為汝家婦,未見汝父一日不讀書。汝等宜各修勤, 勿替先業』。」

謙之子緒,字叔宗,明悟好學。謙之常謂人曰:「興吾門 者,當是此兒。」及長,涉獵書傳,好文詠。

謙之弟恭之,字道穆。學涉經史,非名流儁士,不與交 結。

《孫紹傳》:「紹字世慶,少好學,通涉經史,頗有文才,陰陽 術數,多所貫涉。」

《張普惠傳》:「普惠字洪賑,常山九門人。身長八尺,容貌 魁偉。父曄,為齊州中水縣令。隨父之縣,受業齊士,專 心墳典,剋厲不息。及還鄉里,就程元講習,精於三禮, 兼善春秋,百家之說,多所窺覽,諸儒稱之。太和十九 年,為主書,帶制局監,頗為高祖所知。」

《范紹傳》:紹字始孫,敦煌龍勒人。少而聰敏,年十二,父 命就學,師事崔光,以父憂廢業。母又誡之曰:「汝父卒 日,令汝遠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過期,宜遵成命。」紹 還赴學,太和初,充太學生,轉算生,頗涉經史。十六年, 高祖選為門下通事令史,遷錄事,令掌奏文集。高祖 善之。

《鹿悆傳》:「悆字永吉,好兵書陰陽釋氏之學。」

《山偉傳》。「偉字仲才。愛尚文史。老而彌篤。」

《李琰之傳》:「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早有盛名,時人號 曰神童。李彪啟兼著作郎,修撰國史。少機警,善談,經 史百家無所不覽,朝廷疑事,多所訪質,云崔博而不 精,劉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學兼二子。謂崔光、劉芳 也。論者許其博,未許其精,當時物議,咸共宗之。又自 誇文章,從姨兄常景笑而不許。每休閒之際,恆閉門」 讀書,不交人事。嘗謂人曰:「吾所以好讀書,不求身後 之名,但異見異聞,心之所願,是以孜孜搜討,欲罷不 能,豈為聲名勞七尺也?此乃天性,非為力強。」前後再 居史職,無所編緝。安豐王延明博聞多識,每有疑滯, 恆就琰之辨析,自以為不及也。

《祖瑩傳》:「瑩字元珍,范陽遒人也。年八歲能誦《詩》《書》。十 二為中書學生。時中書博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為都 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 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 敢還取,乃置禮於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 怡異之,向博士說,舉學盡驚。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 《五經章句》,并陳大義,帝嗟賞之。瑩出後,高祖戲盧昶 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對 曰:「當是才為世生。」以才名拜太學博士。瑩以文學見 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 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偷竊他文以為已用,而瑩 之筆札,亦無乏天才,但不能均調玉石兼有,製裁之 體,減於袁常焉。性爽俠,有節氣。士有窮厄,以命歸之, 必見存拯,時亦以此多之。其文集行於世。

《常景傳》:「景字永昌,少聰敏,初讀《論語》《毛詩》,一受便覽。 及長,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孫良舉為律博士,高 祖親得其名,既而用之。後為門下錄事,太常博士。延 昌初,受敕撰門下詔書,凡四十卷。後又敕撰太和之 後,朝儀已施行者,凡五十餘卷。正光初,肅宗以講學 之禮於國子寺,司徒崔光執經,敕景與董紹、張徹、馮」 元興、王延業、鄭伯猷等俱為錄義,事畢,又行釋奠之 禮,並詔百官作《釋奠詩》,時以景作為美。景自少至老, 耽好經史,玩愛文詞,若遇新異之書,殷勤求訪,或復 質買,不問價之貴賤,必以得為期。景所著述數百篇, 見行於世。刪正晉司空張華《博物志》,及撰《儒林》《列女 傳》各數十篇。

《外戚傳》:「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 年十二始就博士學問,從師受孝經、《論語》,好陰陽兵 法。除洛州刺史。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 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熙信佛法,自出家財,在諸州鎮建佛圖精舍,合七十 二處,寫一十六部一切經,延致名德沙門,日與講論」, 精勤不倦。所費亦不貲。熙二子誕、脩。

誕字思政,脩字寶業,皆姿質妍麗,年纔十餘歲,文明 太后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誡。然不能習讀經史,故兄 弟並無學術。

《儒林傳序》:「高祖欽明稽古,篤好墳典,坐輿據鞍,不忘 講道。劉芳、李彪諸人以經書進,崔光、邢巒之徒以文 史達,其餘涉獵典章,閱歷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動貽 賞眷。於是斯文鬱然,比隆周、漢。」

《儒林傳》:「梁越字元覽,新興人也。少而好學,博綜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