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攸當乎?故讀伏羲者,如未嘗知有文王也,讀文王者 如未嘗知有周公也,讀周公者如未嘗知有孔子也, 此善學《易》者也。彼不知者,乃欲求中正於二五陰陽 之間,則其執一亦甚矣,其又何以為《易》哉?故曰:「所惡 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間嘗執此求之, 天下不姍笑而置疑者亦鮮矣,未有脫然以為是者, 乃退而求諸先儒之緒言,或有契焉。「積之歲月,類以 成書。其間微辭隱義,訓釋明備,可以擴四聖所未發 者,亦并從而錄之。惟求以極斯理之所至,盡吾心之 所知,以不背於中正」之歸則已,他非所敢知也。

楊爵周易辨錄四卷

按爵自序予久蒙幽繫自以負罪深重憂患驚惕之念即夙夜而恆存也困病中日讀周易以自遣或有所得筆之以備遺忘歲月既久六十四卦之說略具

矣。因名曰《周易辨錄》。繫曰:「困德之辨也。吾以驗吾心 之所安,力之所勝何如耳。若以為實有所見,而求法 於古人焉,則吾死罪之餘,萬萬所不敢也。」時嘉靖二 十四年乙巳九月。

陳言易疑四卷

按言自序易非聖人卜筮之書也卜筮以聖人之書爾伏羲畫卦原神於太乙起數於陰陽類象於萬物通幽於神明和順於道德性命無乎弗括文王於卦

「為之辭以明其象類,周公於爻為之辭以盡其變化, 孔子於卦爻為之《彖》《象》《文言》《繫辭》《說序》《雜卦》,以闡羲、 文、周公之義理,使學者修此而吉,悖此而凶,淵乎廣 矣,而非作之以卜筮也。」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辭、 象、變、占是也。孔子見卦爻之有辭、象、變、占,言焉而廣 大,動焉而吉凶,制器焉而網罟,舟楫之用,卜筮焉而」 神物大衍之策斯遍舉之矣,而未嘗專於卜筮也。夫 《易》何止五經之原,天地神化之奧,而於卜筮之技精 之則末矣。秦漢諸儒,考象辭則泥術數,論義理則淪 空寂,而不知孔子之《易》,先義理而托象數者也。蓋伏 羲之畫,文王之辭,其數其理。占之卜筮,則人事之吉 凶見焉;用之作為,則天理之吉凶隨「焉。體其卦爻之 蘊,察乎辭象變占之理,通乎言動制器、卜筮之用,吉 凶得失,用之所向即理也,理之所協即占也,占之所 利即用也,是孔子之《易》也,而非專於卜筮明矣。是故 學者索卜筮於卦爻之外,參程《傳》於《本義》之中,斯孔 子之《易》備矣。」作《易疑》。 按自述:「《易》何疑乎?吾疑於包 犧之卦,非使人卜筮也」;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 吾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辭未有占也,卜筮者占 之也。吾疑乎卦辭論卦之吉凶,爻辭論爻之得失而 已也。吾又疑乎《繫辭》之傳不必上下,其為章不必皆 十有二也。吾又疑乎卦爻之辭間有未安者也,吾又 疑乎馬鄭、王弼、孔穎達輩明其義而疏希。康節精 矣,而一於數。伊川得《易》之用,紫陽得《易》之深。吾又疑 乎羲文之一理而通之者也。《繫辭》悉矣,或曰:「子是之 疑,其無疑乎?」則吾豈敢。

按錢士升序鹽官陳仲修與弟則梁刻其王父東涯先生所著易疑而問序於余余不知易安能言易然竊觀先生序疑之旨矣以為重卜筮推象數者朱子

「之《易》,隨時易事,隨事盡理者,程子之《易》,而通卜筮於 卦爻之外,參程傳於《本義》之中,斯為孔子之《易》。然則 程朱於孔子,將無有合而離,離而合者乎?」錢子曰:「此 陳先生所以深於《易》也。夫《易》者,天地之藏,萬物之契, 五經之原也。吾夫子四十而不惑,及晚而好《易》,韋編 三絕,銕擿三折,而尤不敢自信,謂假我數年以學《易》, 可以無大過。」蓋《易》之難窺如此。其說《易》也,曰:「《易》有聖 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象也,變也,占也,辭也,皆 君子所觀而玩者也。而後之學者,就其見之所及,以 成一先生之言,不乃執一而廢百乎?漢初言《易》者本 田何,立於學官者有施、孟、梁丘京氏」之學。嗣後鄭、王 兩家,頗行於代,其說各有詆諆。弼之譏元也曰:「互體 不足,遂及卦變。變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源。」巧喻 彌甚。而譏弼者復謂六爻變化,群象所效,日時歲月, 五氣相推,多所不關,將泥大道。李鼎祚云:「鄭參天象, 王釋人事,《易》豈偏滯於天人哉?」至宋程氏傳、邵氏說 出,而《易》義愈精矣。乃陳瑩中舉邵說似劉器之,劉不 其然,朱子亦以「必見意象,方可說理」,而《本義》則又觭 重卜筮。夫作《易》以前民用,固也,而《易》豈止為占設哉? 先生童而好《易》,覃思旁摭,筆注手疏,三十年始成此 書,而猶以「疑」名。此先生所以深於《易》也。

按胡震亨序獻可陳先生湛深儒術嘗悉取五經為之說而名之曰疑年三十有二春秋疑成又三歲詩疑成而易疑之成時年四十有三為易簀前一歲先

「生之為《易》疑也。」前後凡二十餘年,槁不啻三四《易》。生 平精力,似尤獨注此書者。今觀所為說,大都因象以 顯理,不援占以傅象,撮紫陽氏之勝而絀其主卜筮 者,成為一家言,則作者大指云爾。先生歿後,是書家 戶爭傳寫之,而世本多所訛謬,學者患焉。聞孫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