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七,七變而為九,《易》加於一之上,何其累哉?」夫子時 已有此,故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易》在陰陽之 中」,蓋救之也。善乎謝汝慎先生之言曰:「《易》無極而有 太極。陰陽變易,眇無定極,而有太極」為之本體。又曰: 「於陰陽之變易,見其有太極,於變《易》之無極,見其為 太極。」太極即《易》也,有味其言之哉。《無極》雖見老莊列 書,而《易》本無極,借以為文,無傷也。《周圖》原本《易傳》,其 說自合。《圖說》《易通》出一人,其說自合。《河圖》《洛書》,聖人 作《易》之則。《周圖》既本《易傳》,其說自合。憲卿皆類成書, 能貫通矣。書凡八卷,覽者自得之。

葉山八白易傳十六卷

按山自序八白易傳成十越月又易槁初說幾略盡焉夫聖人之畫確定不易而天地之變化無窮聖人之言自古以宣而吾心之感應萬起溫由故用則知

以時新心同化感,故神隨精入。莊生之言曰:「其應於 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 盡者,豈不信哉!追感韋編之絕,以為歎息。

陸垹太極存疑一篇

按垹自序太極之辨自朱陸後若不可置喙客有以為問者予疏答之然非敢求異也姑存所疑為論尚請正于君子

徐體乾周易不我解六卷

按體乾自序楊龜山有云由漢魏以來以易名者殆數千百人予乃遍求之得五百餘家皆無當孔子之義至京口靈峰陳氏授以青山易半卷希㝏易一卷

覽其辭,闡揚《十翼》,率以天象言《易》,言約而旨深。遂以 一圖懸諸室,久之,三垣七耀,若指諸掌。夫星辰體附 於地,精耀於天。凡地之一切有形,天皆有象。人變其 常,象即有以示之於先。聖人觀象畫卦,辨時敘事,欲 親萬民,先時示勸,舍此何從焉?故曰:「天垂象,見吉凶, 聖人象之《易》義悉矣。」輒不自量,為書六卷,纖毫不敢 以我與也。故定其名曰「《周易》。不我解。解不以我。」寧不 可證之斯人哉。萬曆庚戌陽生月。

姜寶周易傳義補疑十二卷

按寶自序秦火六經易以卜筮故獲存於太卜之官而漢儒說易鮮有得其要領者惟宋程朱二氏說為是程傳專主理而不盡及占朱子本義謂此為卜筮

之書,其說則專主《占》,愚於是心有疑焉。家居十有五 年,日手是書,居乎是,動乎是,觀且玩乎是,日求所以 寡過而未能,又日求所以貫通其說而未有得也。乃 專主《傳》《義》十八九,旁及諸家十一二,於程、朱二先生 之說,間有疑者未詳者,由臆見為臆說。其或有一得 之愚,一隙之明,悉錄之,久而成帙,攜以入。留曹侍御 潘君維岳郡守古君之賢,並有志學《易》者,謂可以傳, 相與校正而刻之新安郡齋。夫孔子能羽翼三聖人 之經,程、朱二先生又能羽翼孔子之經,使予之說,而 可羽翼乎程、朱二先生之傳義,二君雖許我乎,必以 俟諸後來者。

李舜臣愚谷易解二卷易卦辱言一卷

按舜臣自序唐初考定易注惟存王輔嗣易吉凶悔吝僉曰吉善也凶羞也輔嗣或曰吝恨辱也則恨辱云或得今吾卦數言存豈不辱哉然而自不可已勉

吾於《易》讀也,卦各一首,惟《坤》二首,《明夷》五首。

潘公恩周易輯義三卷

按公恩自序唐李鼎祚集虞翻荀爽等三十餘家刊輔嗣之文補康成之象昔儒有云隋唐以前易家諸書逸不復傳賴李氏集解猶見一二然則古易師諸

說,胡可廢哉!予潛心《易》學,取古今人之論著反覆攷 觀,因憶昔儒吳立夫之論《易》云:「談理致者多溺於空 虛,守象數者或流於讖緯。」乃以斯語定為折衷,去浮 文,存本實,芟煩雜,略《元虛錄》。其發明象義,有裨經學 者,檃括成編,一得之愚。偶有見聞,不揆淺陋,亦以附 入,名曰《緝義》。《說文》:「緝者,繼也,續也,亦葉也。」謂其繼續 前文葉和《易義》云耳。錄藏家塾,朝夕覽觀,思繇潔靜 精微之教,以造致用崇德之階,未能也。貽示同志,祈 就正焉。

李義壯周易或問

按義壯自序天下之道正而已矣天下之正中而已矣中正也者所以貫天下之道也易也者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道也者中正之謂也古今之學易者

「率皆以陰陽各得其位為正,而二五為中,一三、四六, 則非中也。陽而之陰,陰而之陽,則非正也。噫嘻,其然, 豈其然哉。夫進退存亡,位不同也;吉凶悔吝,時不同 也;盈虛消息,道不同也。膠於道則有病於時,膠於時 則有病於位,膠於位則有病於《易》。故聖人精義致用, 變通隨時,凡求其所謂中正者,從之而已。」不然,其何 以為《易》哉?予嘗有志於此,沉潛反覆,四十餘年而未 之有得。一日,讀至《小畜》卦一道也,《彖》又一道也,象一 道也,《爻》又一道也,恍然若有悟焉,然後知孔子之《易》 非周公之《易》,周公之《易》非文王之《易》,文王之《易》非伏 羲之《易》。數聖人者,其所以為天下後世慮,其將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