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錯,而後萬物 生焉。」夫二子之言,非意之也。天地間惟陰陽兩端,獨 陽不生,獨陰不成,其氣不得不錯。天道下濟,地道上 行,其氣不得不綜,自然之運也。伏羲氏仰觀象於天, 俯觀法於地,而作《圓圖》。圓圖者,一左一右之形也,雖 未名錯,而錯義已備。文王繼伏羲,分《上經》為十八,分 《下經》為十八,而作《序卦》。《序卦》者,一上一下之說也,雖 未名綜,而綜義已備。孔子讀《易》,韋編三絕,鐵擿三折, 窮年兀兀,至於五十,始悟伏羲《圓圖》為錯,悟文王《序 卦》為綜。故曰:「錯綜其數,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嗚呼, 盡矣。顧象極於錯而未知所以錯,象極於綜而未知 所以綜,即孔子未明言也。王弼掃象,范甯比之桀紂。 伊川專治文義,不論象數,自云止說得七分。朱子直 云象失其傳,理會不得。如子雲綿絡經錯之語。堯夫 陽交陰交之訓,似上契羲文,下闡孔氏,又且訾為覆 瓿,譏為玩世。上下二千年,《易》象悠悠,真如長夜。余友 來矣,鮮起自梁山生子雲之鄉,學堯夫之學,一舉孝 廉,絕意軒冕。晚入求溪萬山中,研心圖象,積三十年 而《易》注始成。其言曰:「錯者陰陽相對,陽錯其陰,陰錯 其陽,如伏羲圓圖乾錯坤,坎錯離,八卦相錯是也。」綜 即今織布帛之綜。一上一下,如《屯》《蒙》之類,本是一卦, 在下「為《屯》,在上為蒙,載之文王《序卦》是也。定天下之 象,如乾坤相錯,則乾馬坤牛之象名;震艮相綜,則震 雷艮山之象名」是也。雖然,此猶得之圓圖《序卦》中也。 其論八卦相錯,為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有四 正,錯有四隅錯。論綜有四正,綜有四隅綜,有以正綜 隅,有以隅綜正。論象有卦情之象,有卦畫之象,有大 象之象,有中爻之象,有錯卦之象,有綜卦之象,有爻 變之象,有占中之象。論變如「《乾》初變即為《姤》,《兌》初變 即為《困》,《離》初變即為《旅》,《震》初變即為《豫》」之類,皆抒千 古所未發。上而「元黃、雨雲,下而龍馬龜羊,巨而國家 平陂,細而臀膚、天劓,微而復道、履道,顯而鳴謙、鳴豫, 一一從錯綜來」,其言似揚之綿絡經錯,而無太元之 艱深;其旨似邵之陰交陽交,而絕《皇極》之枝蔓。使王 弼、程、朱諸子見之,象不必掃,理自能會予謂矣。鮮《易》 注繼往開來,亙百代而一見者也。其自謂孔子沒而 《易》已亡,若至今日始明,豈虛語哉?嗟嗟!子雲見嘲劉 歆,而桓譚、侯芭謂其必傳;堯夫見嫉於秦玠、鄭夬,而 司馬君實以兄事於洛中。余不佞,結交矣鮮,今且白 頭。所為「求溪」,桓侯司馬,非余而誰?後世有來矣鮮,當 謂知言矣。

任惟賢周易義訓十卷

按惟賢自序周易本義著於朱子而非朱子之私言也義訓則本義之所有者加之訓釋焉爾理備而辭約言淺而意深朱子之著本義也蓋引而不發欲令

天下,後世之學《易》者,皆會之以心而自得之也。然泥 於其辭而不達乎理者,傳訛襲誤,耳目漸移,莫知是 非之所在。至以《屯》《坎》《蹇》《震》卦材為「時事艱難」,以乾體 在《大》《小畜》者為「彊梁弗順」,以「深藏速避」言君子《剝》《遯》 《明夷》之見機;以「分野授時」言聖人裁成左右之功,化 臣罪當誅。天王聖明,文王事殷之小心也。「稱名」雜而 不越,《繫辭》危而不發,要亦卦之情偽使然耳。或以為 羑里寓言,抒寫其憂患之慮。《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 謀。占法視事之可否而決也。如其象者應之,非其象 即謂之不應矣。或值凶占而當為不為吉,則不當為 者亦將為之也。若此之類,棼亂舛錯,不可彊通,豈陰 陽變化之道,天地萬物之情,羲、文、周、孔通志定業之 本然者哉。愚生兩程子誕育之鄉,《易》傳遺書,家珍人 誦,每從父兄師友說《易》於望魯山之雙鳳亭,或涵虛 亭,推一卦而極之六十四卦,括三百八十四爻而歸 之一爻,辨惑解疑,期在至當。然後已二十餘年,庶幾 窺《本義》之要旨,而勉齋黃氏、節齋蔡氏、雲峰胡氏諸 儒之說,亦擇而取之,集成此書。因訓《本義》。不覺其言 之多也。嘉靖乙卯。

曾士傳正易學啟蒙一卷

按士傳自序元晦啟蒙之作明白而淵深精密而疏暢有非太元洞極潛虛之所能及者不揣庸昧微者闡之闕者補之庶乎由辭以得意觀象以明理而天

地之化,聖賢之心,亦或可見矣。嘉靖己酉月序。

孔學周太極辨疑八卷

按葉春及序昔者聖人畫卦立象則已圖造化矣易有太極數言闡發卦象意旨濂溪緣是復圖太極直指造化而又加以無極之文蓋造化卦畫其致一也

自象山、紫陽,互相譏駁,垂四百年,而孔憲卿為《辨疑》。 隆慶辛未,示余閩中,余為之序。《傳》曰:「天地設位,而《易》 行乎其中矣。天地之始,一《易》耳。氣坱然太虛,混淪推 盪,舒而燠謂之陽;翕而慘謂之陰。變易交錯,生陰生 陽,謂之《易》。《易》無極矣,而有所極,是生兩儀、四象、八卦 之本,謂之太極;流行不窮,謂之道;無方無在,合一不 測謂之神。」若此類夫子具言之。生天生地,姤而復行, 其中一《易》耳。列子曰:「《易》無形,將《易》變而為一,一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