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辭,曰:「《易》不可為典要也。」嗟乎,獨不曰:「初率其辭而揆 其方,既有典常」乎?且孔子論《易》,嘗曰:「六爻之動,惟其 時物。」又曰:「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是知卦與爻之 辭,其大旨必相符合無疑者,何後來者之紛紛哉?且 孔子于卦爻辭發出一「時」字,《繫傳》又拈出一「幾」字,意 在前民之用也,故于諸卦下曰「時義」,曰「時用」,不一而 足,而用九用六,特發于乾坤二卦,其用昭如矣。後人 誤解變柔變剛,大戾二聖之旨。且幾者動之微,吉之 先見者也。後人妄于「吉」字下填入一「凶」字,乃若其情, 則可以為善矣。變化云「為吉事有祥」,曾聞凶之先見 乎幾,善惡之說,蓋發之宋儒爾。周公所謂「君子幾」,孔 子所謂「可與幾」,其旨似不如是。《書》曰「惟時惟幾」,又曰 「惟幾惟康,吉之先見」,茲可證矣。誤解一幾,又誤解二, 用《易》道不幾于晦蝕哉!余小子無知,蓄疑思問二十 年,今復裁訂求正于海內君子。倘謂牧今所問或言 之幾于《易》,俾藏諸名山,竊附諸儒訓詁之末,則皓首 窮經之幸也,而非所敢望也。萬曆庚戌閏月,

曾朝節易測十卷

按朝節自序孔子聰明睿知聖人也好古敏求四十而不惑晚年學易說者以為韋編三絕其難如此以節之愚學之遲暮其不能解何怪乎于是取漢魏注

《疏》:伊川之《傳》,文公之《本義》,既又得慈湖先生之《傳》,相 參伍有當于心。已而疑慮融釋,明夫聖學不外乎一 中之傳,以此玩《易》,遂相契合,就蠡測之所及,反覆紬 繹,以筆于紙,用備朝夕之觀覽,就有道以是正焉。

蘇濬周易冥冥篇四卷

按濬自序余少而學易今皤然白首矣時而蒐羅綜及百家時而鑽研穆焉以思九天九淵莫知其倪然後知易之冥冥也入粵西以來案牘甚稀每詰朝焚

香一炷,讀韋編數帙,偶有所觸,援筆而書。未幾輒復 削去,又復書,又復削去,又復書,如是者再且三焉。亡 何,而橐中之牘滿矣。一日讀生生之謂《易》,不覺廢書 嘆曰:「嗟夫!孰知冥冥者之為生生哉!」然余知其生生 而不知其所以生生,則終于冥冥而已。

屠隆讀易便解四卷

按隆自序予自束髮受易苦其難解至以易博一第而猶憒憒不得其解然則易終不可解乎考亭氏解其可解不盡解其不可解予按本義條解之可解者

仍《本義》之舊不可解者,暢以己見,而大義了然,俾來 學讀之便解云。

鄒德溥易會八卷

按德溥自序易者象也八卦以象告固矣彖爻之辭亦所謂觀象而繫之者辭以象生必按象而後可繹其辭不察象而以臆說者漫也象也者聖人之所立

焉以盡意者也。道有不可言述,或言而不克盡者,夫 故寓諸《象》,《彖》爻之辭,非必盡卦之旨也;《象》之所含,固 不可以辭盡也;《傳》之辭,非必盡《彖》爻之旨也;彖爻之 所蘊,固不可以傳盡也。參而玩之,則得矣。夫《易》非四 聖之《易》,霄壤自然之《易》也;又非霄壤之《易》,而心之《易》 也。故諸家其以鑽研之所及,各有會焉。非會夫聖人 之心。會于己心也。余黭淺。不足以窺《易》。姑就心所會 者而述之。

錢一本像象管見七卷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共六卷

按一本像象管見自序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舍是無可言易矣萬曆癸未筮仕廬陵于是塘南王先生輯衛道編以辨異闢邪蒙山陳先生著就正稿以發

明《易》道,二先生語本曰:「子盍進而讀《易》,遂手《易》而讀 之,出入必于是,寢食必于是。積之二十年,象則茫然 而矧于像,然而半生之精力在此矣。」龜山先生云:「自 漢、魏以來,以《易》名家者殆數千百人。觀其用力之勤, 自謂能窺天人之奧,著為成書,足以師世。然其書具 在,不為士大夫譏評訕笑,用覆醬瓿者無幾矣。本曷 不量而又踵是,蓋庶幾就正于有道君子之前,而醬 瓿亦效一覆之用也。」 按《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自 序:「萬曆丙戌,余復任螺川,受教王、陳兩先生,始知讀 《易》積之幾二十年,不忍投之水火,名曰《像象管》。見至 于今,又幾十年,筆既禿,手亦顫矣。因友人相勉,隨讀 隨抄,積與前等,復不忍棄去,名曰《象抄》。」孫盛有言:「《易》 之為書。窮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世 之注解。殆皆妄也。此亦足以箴余之失焉。

潘士藻洗心齋讀易述十七卷

按焦竑序聖人洗心退藏于密而吉凶與民同患者莫辨于易故處而修身出而經世率由此出而退藏者其體也但動之變者百姓可與能而靜之微者賢

智未易知,聖人于是立象倚數,探賾索隱,而寓之于 書,使人拂有以取無,立于陰陽之先,而陰陽之用,動 乃不窮,措諸事業,施諸天下國家,豈虛也哉?蓋《易》周 萬變,而卦止六十有四,卦六十有四,而用止九六。藉 令陽為九用而不能用九則亢;陰為六用而不能用 六則戰。《參同契》云:「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非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