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祕之藏室,流之學宮,寧止是正文字而已哉!歎其 言近旨遠,故題而序之。

《易訓》
三卷

按咸自序予既以補注易奏御而男億請餘義凡百餘篇端因以易訓名之蓋言不敢以傳世特教其子而已

王劉易辨二卷

按咸自序近世劉牧既為鉤隱圖以畫象數盡刊王文直以己意代之業劉者實繁謂劉可專門王可焚竄咸聞駭之摘乾坤二卦中王劉義及鉤隱圖以辨

之也。凡二十篇。為二卷。題曰《王劉易辨》云。

司馬光易傳一卷

按陳仁子序九師興而易道微易之微豈專九師咎哉彖翼而下旁薄深廣留七分者亡幾田丁施費脈脈師授俾勿墜龍龜圖書或左用之而不悟京房守

「緯數,其失也泥。韓康伯談名理,其失也浮。」二千年間, 《易》道倀倀,如蒙霧行,述而不論,河汾猶難之。曆越五 閏,真人御宇,王澤萃鍾,異人間出,希夷抉羲畫而成 於邵,濂溪泄周經而融於程,以至匯為《漢上》而尚變, 演為《考亭》而尚占,支析為《合沙》而尚象,三聖元蘊,剖 抉靡遺,而讀者瞭然如生三代之世。晚得溫公《易說》 一編,視諸老猶最通暢。今流傳人間,世槁雖未完。其 論太極陰陽之道,乾坤律呂之交,正而不頗,明而不 鑿,獵獵與濂、洛貫穿,中間分剛柔,中正配四時。微疑 未安,學者宜心會爾。《易》之作,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之 書也,非隱奧艱深而難見也。談《易》而病其隱且艱,非 深《易》者也。參習是編,《易》道庶其明乎!

周惇頤太極圖一卷通書一卷

按胡宏易通序通書四十章周子之所述也周子名惇頤字茂叔舂陵人推其道學所自或曰傳太極圖於穆修修傳先天圖於种放放傳於陳摶此殆其學

之一師歟?非其至者也。希夷先生有天下之願,而卒 與鳳歌荷篠、長往不來者伍,于聖人無可無不可之 道,亦似有未至者。程明道先生嘗謂門弟子曰:「昔受 學于周子,令尋仲尼、顏子,所樂者何事」,而明道先生 自再見周子,吟風弄月以歸。道學之士,皆謂程顥氏 續孟子不傳之學,則周子豈特為种、穆之學而止者 哉!粵若稽古孔子,述三五之道,立百王經世之法。孟 軻氏闢楊、墨,推明孔子之澤,以為萬世不斬。人謂孟 氏功不在禹下。今周子啟程氏弟子以不傳之妙,其 功蓋在孔孟之間矣。人見其書之約也,而不知其道 之大也;見其文之質也,而不知其義之精也;見其言 之淡也,而不知其味之長也。顧愚何「『足以知之?然服 膺有年矣,試舉一二語,為同志者起予之益乎?患人 以發策決科、榮身肥家、希世取寵為事也,則曰志伊 尹之所志;患人以知識見聞為得而自畫,不待價而 自沽也,則曰學顏子之所學』。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 修顏子之學者,然後知《通書》之言,包括至大,而聖門 之事業無窮矣。」故此一卷書皆發端以示人者,宜其 度越諸子,直與《易》《書》《詩》《春秋》《語》《孟》同流行乎天下。是 以敘而藏之,遇天下之善士,又尚論前修,而欲讀其 書者則傳焉。

按朱子通書跋通書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姓周氏名惇頤字茂叔自少即以學行有聞于世而莫或知其師傳之所自獨以河南兩程夫子嘗受學焉

而得孔、孟不傳之正統,則其淵源因可概見。然所以 指夫仲尼、顏子之學而發其吟風弄月之趣者,亦不 可得而悉聞矣。所著之書,又多放失,獨此一篇本號 《易通》,與《太極圖說》並出程氏,以傳于世。而其為說,實 相表裡。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 之精微,決道義文辭利祿之取舍,以振起俗學之卑 陋,至論所以入德之方,經世之具,又皆親切簡要,不 為空言。顧其宏綱大用,既非秦、漢以來諸儒所及,而 其條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學者所能驟而窺 也。是以程氏既歿,而傳者鮮焉,其知之者,不過以為 用意高遠而已。熹自早歲即幸得其遺編,而伏讀之, 初蓋茫然不知其所謂,而甚或不能「以句。」壯歲獲遊 延平先生之門,乃始得聞其說之一二。比年以來,潛 玩既久,乃若粗有得焉。雖其宏綱大用所不敢知,然 于其章句文字之間,則有以實見條理之愈密,意味 之愈深而不我欺也。顧自始讀以至于今,歲月幾何, 倏焉三歲。慨前哲之益遠,懼妙旨之無傳,竊不自量, 輒為注釋,雖知凡近「不足以發夫子之精蘊,然創建 大義,以俟後之君子,則萬一其庶幾焉。」

按度正太極圖說跋正始讀晦庵先生所釋太極圖說莫得其義然時時覽而思之不敢廢其後十有餘年讀之既久然後始知所謂上之一圈者太極本然

之妙也。及其動靜既分,陰陽既形,而其所謂上之一 圈者,常在乎其中。蓋本然之妙,未始相離也。至於陰 陽變合而生五行,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謂分 而言之,一物一太極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