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易經部彙考一
上古〈伏羲氏一則 神農氏一則 黃帝一則〉
夏后氏〈總一則〉
殷〈總一則〉
周〈文王一則 敬王一則〉
秦〈始皇帝一則〉
漢〈武帝元光一則 宣帝甘露二則 黃龍三則 元帝二則 成帝一則 平帝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四則 靈帝熹平一則〉
魏〈少帝正始一則 後少帝甘露一則〉
晉〈武帝咸寧一則 元帝太興一則〉
宋〈文帝元嘉一則 明帝泰豫一則〉
南齊〈武帝永明一則〉
梁〈武帝一則〉
北魏〈明元帝永興一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隋〈煬帝大業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永徽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一則 代宗永泰一則 大
曆一則 文宗太和二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端拱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一則 天禧二則 仁宗寶元一則
慶曆一則 皇祐三則 至和二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十一則 孝宗乾道三則 淳熙二則 寧宗嘉定一則 理宗淳祐一則 度宗咸
淳一則〉
金〈廢帝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元〈世祖至元二則 仁宗皇慶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成祖永樂三則 仁宗洪熙一則〉
經籍典第五十九卷
易經部彙考一
上古
包犧之世,龍馬負圖,始作八卦,重之為六十四卦。 按《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古者包犧氏 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 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按禮緯含文嘉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則而象之乃作八卦
按:《風俗通》:伏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 伏貢獻,故曰伏羲也。
按《淮南子》:「伏羲為之六十四變,周室增以六爻。」 按朱子《易本義》:「伏羲仰觀俯察,見陰陽有奇耦之數, 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耦以象陰,見一陰一陽,有各 生一陰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 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而於 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
神農演六十四卦為連山易之始
按《易繫辭》。「《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
〈注〉《正義》云:「《連山》起于神農。」又云「重爻之人」,諸儒不同,凡有四說。鄭元之徒以為神農。
按姚信《易注》「連山氏。」〈神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按《史記索隱》,「炎帝重八卦,為六十四卦。」
按:朱震《易傳叢說》論重卦者六家,王弼、虞翻曰:「伏羲, 鄭康成曰神農。」京房引夫子曰:「神農重乎八純。」 按《隋書經籍志五行類》有《神農重卦經》三卷。
按《世譜》,「神農,一曰連山氏。」
按《玉海》。《魏志》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犧因燧皇之圖而 制八卦,神農重之為六十四卦。」薛氏曰:「昔神農氏既 重為六十四卦,而《初經》更本包犧八卦。蓋八卦成列 而六十四卦具焉。神農因之也。」
按古三墳:《氣墳》《人皇》《神農氏》《歸藏易》。〈按諸家皆以連山本于神農此
又以《歸藏》屬神農,姑兩存之。
〉
黃帝受河圖為歸藏易之始
按《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
〈注〉黃帝《易》也。
按《山海經》:「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按玉海諸書多引此
條,今考《山海經》不載,豈見別本注耶?姑存之。
〉
按:《隋書讖緯志》:「龜龍銜負,出于河洛,其書出于前漢, 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云自黃帝至文王所受。」本文。 按孔穎達《易經正義》,歸藏起于黃帝。
按古三墳形墳地,皇軒轅氏乾坤易。〈按諸家皆以歸藏本于黃帝此
又以《乾坤易》屬黃帝,姑兩存之。
〉
按:《問奇類林》攷伏羲、神農、黃帝皆作《易》。伏羲重卦,六 十四卦之名已具,又命子襄為飛龍氏,造六書。黃帝 時蒼頡第從而衍之耳。干寶《周禮》「太卜掌三《易》之灋」 注云:「伏羲之《易》,小成為先天;神農之《易》,中成為中天; 黃帝之《易》,大成為後天。」則神農、黃帝皆作《易》矣。然未 知何據。或曰:神農曰連山氏,故連山為炎帝之易,所 謂中成也。黃帝曰「歸藏氏」,故《歸藏》為軒轅之《易》所謂 大成也。《丹鉛錄》云:「《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此 語見于桓譚《新論》,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不可以 《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至隋世之《連山》《歸藏》,則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