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息矣。朱文公《本義》之書作,所以必表伏羲圖象冠
諸篇端,以明作《易》根源之所自來,一出于天之自然, 而非人為智巧之私。又復古經傳次序,推原四聖所 以成書之本意,遞相解釋,而惟占法之明,隨人取決, 而無偏辭之滯,而天下義理,為之磨刮精明,依然涵 萃于其中。本末精粗,兼該具舉,近以「補程《傳》之所不 足,而上以承四聖之心,所謂開物成務之大用,至是 益又周備,而《易》道之盛,于此無餘蘊矣。」又曰:「凡文公 之說,皆所以發明程子之說,或足其所未盡,或補其 所未圓,或白其所未瑩,或貫其所未一,其實不離乎 程說之中。必如是而後謂有功于程子,未可以優劣 校之。」此楷區區纂集之意也。夫朱子之書固以補程 子之所未及,而程子之名言,蓋有朱子不能加毫末 于其間者,謂二書為不同可乎?讀者詳之。是歲良月 謹識。 按凡例,程子《易傳》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則用 古易次序,以《彖傳》《大小傳》《文言》各自為卷,今不敢離 析《程傳》,又不敢盡失朱夫子之意,於是倣節齋蔡氏 例,以《彖傳》《大、小象》《文言》各下經文一字,使不與正經 紊亂,而《程傳》及朱子《本義》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錄》 又下一字,則其序秩然矣。
曾子良周易輯說〈闕〉卷
按吳澂序易之道其大如天其廣如地其悉備也如天地間之萬物無所不有世之說易各隨所見苟不悖于理其于言也必有可觀無他易廣大悉備無不
包羅,無不該遍故也。金谿曾先生,諱子良,在宋兩貢 于鄉,擢進士科,仕至縣令。晚節隱居教授,以通經學 古,能詩能文,為後進師。臨川饒宗魯遊其門,每日授 《易》,所聞皆能記憶。師既卒,乃祖述其意,撰著新辭,文 口談之質俚,如傳注之純雅,名曰《周易輯說》。意或未 安,不敢輒改,蓋有「漢儒治經守家法」之遺意焉。先生 之年,吾父黨也,素所敬慕者,今因所輯,得窺前輩之 所學,又嘉宗魯之能守其師說也,是以為之序。
劉彌卲易槁〈闕〉卷
按劉克莊序易學有二數也理也漢儒如京房費直諸人皆舍章句而談陰陽災異往往揆之前聖而不合推之當世而少驗至王輔嗣出始研尋經旨一掃
漢學,然其弊流而為元虛矣。本朝數學有華山陳氏、 河南邵氏,今邵氏之書雖存,通者極少;理學有伊川 程氏、新安朱氏,舉世誦習,眾說幾廢。余嘗謂程、邵同 時,不相折衷,曰:「《傳》曰《皇極經世圖譜》」,遂刊為二書,而 不可合。天下豈有難通之書,亦豈有理外之數哉?噫 《易》更三聖,說《易》者非一家。程氏排臨川之學者,及教 人讀《易》,必先輔嗣介甫朱氏尊伊川之言者。至《本義》 則多程氏所未發。議論以難疑問答而詳,義理以講 貫切磋而精,此季父《易槁》之所為作也。初,余為建陽 令,季父訪余縣齋,因質《易》疑于蔡隱君伯靜,後二十 餘年而書成。大抵由程、朱以求周、孔,由周、孔以求羲、 文。其篤守師說,雖譙天授、袁道潔無「以加。視世之高 談先天、徑造微妙者,彼虛而此實矣。」季父名彌卲,字 壽翁,中歲棄科舉,閉門著書,動必由禮行義。為鄉先 生。家貧,入于學,晚舍去,併學俸卻之。太守眉山楊侯 棟、郡博士括蒼俞君來,即學為堂,示舍蓋之意,季父 僅一至焉。後楊侯使本道,又論薦于朝,不報。卒年八 十二。俞君乃取昔所卻俸為刊,《易槁》而授𥳑其猶子 克莊序之。
方實孫淙山讀周易記八卷
按實孫自序易者道也象數也言道則象數在其中矣道果有耶繫辭曰易無體道果無耶繫辭曰易有太極是道自無而有也有太極則有陰陽陽奇屬乾
陰耦屬坤,《易》則有奇耦畫矣。有陰陽則有天地,天位 于上,地位于下,《易》則有上下畫矣。有天地則有人,人 位于中,曰「三才」,《易》則有三畫矣。有人則有男女,有三 畫則有三索。《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 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 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 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 少女。」譬諸天地有六子,如風雷日月山澤之類。《易》則 有八卦矣。伏羲之《易》,止于如是。豈其王天下也,始畫 八卦以示教,自父子兄弟。〈闕二字〉之外,亦未暇盡傳耶? 《繫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又 曰:「兼三才而兩之,故六。」是《易》有三畫,則有六畫,有八 卦,則有六十四卦也。使道果不離于象數,又何待文 王而後得其傳哉?囚于羑里而演《易》,果何心也?《周易》 六十四卦,先乾後坤,《易》則有定序矣。初二三爻是下 卦也,唯二為中爻。二臣位也,屬于陰耦,故賤。孰敢以 賤為嫌乎?四五上爻,是上卦也。唯五為中爻,五,君位 也,屬于陽奇,故貴。孰敢以貴為嫌乎?《易》則有貴賤矣, 《繫辭》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高卑以陳,貴賤位矣。」是 孔子知文王之心也。然考之于《易》,《隨》上六爻云「王用 享于西山」,《升》六四爻云「王用享于岐山」,《明夷彖》云:「內 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不知文王演《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