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罔知所謂苦也。粵自至元甲申下筆解《上下經》并《六 十四象辭》與夫《彖傳》《爻傳》《文言傳》,期年而書成。改竄 者二十餘年,凡更四槁。或有勉予者云:「日月逝矣,《繫 辭傳》及《說卦》《序卦》《雜卦》猶未脫槁,其得為完書乎?」予 亦自以為欠。至大辛亥,自番禺歸吳,憩海濱僧舍,地 僻人靜,一夏風涼,閒坐無所用心,因取舊槁《繫辭傳》 讀之,不三月,并《說卦》《序卦》《雜卦》改竄皆畢,遂了此欠 噫,予髮種種矣。嚮嘗與予共講明者,如西蜀荀在川、 新安王太古、括蒼葉西莊、番禺齊節初,悉為古人,獨 予未亡。今也,書既完矣,癖既瘳矣,則當自此收心歸 腔,以樂餘年,留氣煖臍,以保餘生,弗復更自苦矣。如 《易經考證》,如《易傳考證》,如《讀易須知》,如《易圖纂要》,如 《六十四卦圖》,如《古占法》,如《卦爻象占分類》,如《易圖合 璧連珠》,如《易外別傳》。乃予舊所編者,將毀之,而兒輩 皆以為可惜,又略加改竄而存于後。皇慶癸丑四月 十四日,石澗俞琰「玉吾叟誌。」

按孟淳序九經惟易有象數其義最奧解者最多元貞丙申秋會玉吾叟于王氏書塾講坤之六二謂六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方宜從乾陽之大不習坤

「陰之小,故無不利。」又指示《彖傳》「剛柔上下、言來不言 往」之微意,則皆以兩卦相並而取義,茲蓋秦、漢至于 唐、宋諸儒所未發者也。是時匆匆回霅,弗復請益。今 觀其書,集眾說之善,又述己所聞,證以經傳,反覆辨 論,無一字放過,辭意明甚,有如鑑之照物,纖悉不遺。 請名之曰《易鑑》云。至大庚戌冬,資善大夫漢東孟淳 《能靜序》。

按王都中序石澗先生周易集說大概以晦庵為主而參以程氏又集諸家之善為之說凡三十餘卷都中至元乙丑嘗從先生指授未幾奔走宦途弗能卒

「業。茲守鄱陽泉監,與先生偕行,公餘聽講,又得聞所 未聞。是書作于甲申,迨今二十有七年,未嘗一日去 手,凡三脫槁矣。書成不可不傳,敬請鋟諸梓,以與同 志者共之。」至大庚戍冬至日,通議大夫江淮等處泉 貨大監王都中本齋序。

按李克寬序石澗先生吳中老儒也著周易集說自至元甲申逮今三十九年考論文義證以五經歲月彌久其說益精世有張平子當知揚子雲之太元也

至治壬戌春,中順大夫簽江南浙西道肅政察訪司 事李《克寬》書于《吳江驛》。

按白珽序易言吉凶悔吝進退存亡無非切己之用邇年以來談易者棼棼籍籍三人是之一人非之則攘袂瞋目而與之爭謙卦謂何三人非之一人是之

則揚眉頓足而為之喜。《頤》卦謂何?嗚呼!徒能言不能 行,《易》之道幾乎熄矣。蘇臺俞玉吾樂貧安道,「華皓」一 節,于《易》則不但能言之,又能行之,輯先儒諸名家之 善為是書,條列臚分,醇正明白,深有益于後學。所居 傍石澗,學者稱為「石澗先生」云。皇慶元年春,將仕郎 浙江等處儒學副提舉白珽湛淵序。

按張瑛序古聖人作卦辭爻辭蓋皆取象數之義理而發明之耳石澗俞先生于諸家易說無不披閱獨以朱子本義為主仍采諸家之善萃為一編名曰周

《易集說》即象數,言義理精粗本末,一以貫之,今之言 《易》者,孰能出其右哉。皇慶二年七月十又三日平江 路儒學教授張瑛題。

按顏堯煥序易其至矣乎三聖人之言三聖人之心也易其可易言哉後世談易者何啻數百家邵子以數程子以理其後朱子以占三子之說易可謂至矣

《易》其可易言哉!余友俞石澗家傳《易》學,潛心于此三 十餘年,作《集說》,主之以朱子《本義》,而邵子之數、程子 之理,一以貫之。其辭簡而嚴,明而理,將以擴三子之 蘊,開後學之蒙,有功于《易》學多矣。余年邁,目力衰,弗 能遍閱石澗之說,但略窺一班,為之肅衽致敬。至治 二年春,里人顏堯煥明可序。

按楊載序石澗俞氏周易集說本于程朱氏之書而證以諸家之言徵余為序冠於篇首余聞漢世初得一經必聚五經諸儒使共讀之以求其訓詁今石澗

俞氏于《易經》之文有字義特出者,必㫄考《五經》,其為 學之近古如此。三十年間,積三十餘卷,說雖多,何害 其為多?故余樂為之序而不辭焉。至治壬戌冬,浦城 楊載仲宏序。

按黃溍序古者三易皆掌于太卜四學之教詩書禮樂而已孔子晚好易與七十子之徒難疑答問固未有以易為言者易在秦獨為卜筮之書漢興言易自

田、何始,何之傳為施、孟、梁丘,其別出為焦贛,為費直。 贛專于陰陽占察之術,直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 《上下經》。至唐貞觀中,又斷然,俾學者以王、韓為師,費 氏藉以僅存,焦氏又廢矣。談者率以為理學近於費, 數學近於焦,而不知河南兩先生之精義獨存,有非 漢儒所及知者,未可寘同異于其間也。考亭夫子合 兩先生之學以為《書》,七十子之徒所未聞于孔子者, 三尺之童咸得誦而稱之。今傳其書僅百年,述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