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愁不能著書,太史公世掌天官,使不遇禍,《史記》不作。 夫求雷先生之志,讀雷先生之書,遑與世俗道哉?余 讀其所著之書,想其為人幾五十年。今又得其詩文 二十卷於其徙孫傅性真與周惟和傳入京師來。因 識以辭。至順三年三月。

按張宗演序道德數千言吾教之所獨尊古今未有能廢之者然傳注層出渺茫叢惑莫識旨歸徒見多岐之紛紛也雷思齊嗜學有要精研是書探覈本旨

「為之傳釋,合儒老之所同,歷詆其所異,條分緒別,終 始一貫,不翅入老氏之室,避之席,以相授受也。其將 學是者,終究其說,知其元之元,而不昧其所嚮,傳之 將來,庶幾於吾教非小補也。」至元丙辰。

熊良輔周易本義集成十二卷

按良輔自序六經皆聖人垂訓後世之書而易經四聖人之手乃成其為書也大而天地性命之理無不包微而事物纖悉之情無不盡精入於無形粗及於

有象。人生日用一動靜語默之間,無非《易》道之流行, 顧由而不知者多耳。伏羲始畫卦,無文字可傳,大概 以陽吉陰凶為義。文王、周公繫之以辭,象占其本旨 也。夫子贊《易》,一以義理為主,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 亡之道,於是乎大備。蓋象占固義理之所寓,而以義 理為主,象占亦在其中矣。善學者於此,先求《易》之本 旨,然後廣而充之,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之旨,將不待 卜筮而後見,此又自然之妙也。自後儒析經附會之 餘,學者支離漫衍,欲以明《易》而反以晦《易》,至宋程子 作《易傳》,而義理之學大明。然程子亦自謂其解《易》只 說得七分,朱子一以卜筮為說,然後作《易》之本旨益 著。朱子嘗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 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是則程子之傳,孔子之《易》也。 朱子之《本義》,文王、周公之《易》也。推本而論,孔子之《易》 即文王、周公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即伏羲之《易》,伏羲 之《易》即天地自然之《易》也。雖其旨意微有不同,而其 理則未嘗有二,要在善觀之耳。良輔曩執經於遙溪 熊先生,已知好《易》。迺大德壬寅,先生之友泉峰龔先 生授徒泉山之麓。良輔分教小學,山深日長,因得肆 意於《易》,取諸說而涵泳之。顧以篇帙繁大,眾說紛錯, 時有得失,乃以己意採輯成編,以朱子《本義》為主,如 《語錄》,如《程傳》以及諸家之說與《本義》意合者;亦有與 《本義》不合而似得其旨者,備錄以相發,名曰《集疏》。泉 峰先生親為校正,復云云。其後間有鄙見一二,亦蒙 不削,囑遂成編。至大辛亥,良輔以所得復求是正,而 二先生病不起矣。自是遺編獨抱,不敢廢墜。重念義 理無窮,學無止法,期有所得,以卒初志,且欲使二先 生之學萬一可傳于後也。於是繕寫成編,凡一十二 卷,藏之以俟。會丁巳以《易》貢,而同志益信其僭說,閔 其久勤,間出工費,勉鋟諸梓。而竺溪劉直方實主張 是,不能辭也。因僭書其端云。時至治壬戌

按陳櫟序朱子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夫易以道陰陽時有古今道無古今聖人豈求異於聖人哉要皆發明易道

之蘊,則聖人之意各有在也。天地自然之《易》,得伏羲 而後畫。伏羲之畫,得文王、周公之辭而後明;文王、周 公之辭,得孔子《十翼》而後備。四聖人之心,拳拳為天 下後世計。天下後世有能得聖人之心于言象之間, 所以開物成務,存天理、遏人欲之意,常默寓于其中, 所以使民日遷善而不自知也。其有關於世教民彝 而甚大。由漢以來,《易》道湮晦,其說不失之泛,則失之 鑿。至宋程、邵諸先生作或以理,或以數,而《易》道復明 于世,又將百年而朱子出焉。推究作《易》之原,以求四 聖人之心于千載之上,《易》至是而本旨益著。後有作 者,孰能出象占之外而言《易》哉?熊君任重,早師遙溪 熊氏學《易》,繼復得《易》傳于遙溪之友泉峰龔氏,輯成 《易編》,以朱子《本義》為注,而集諸家之善以為《疏》。大綱 一正,萬目畢舉,然後以己意折衷之,其有功于《易》為 多,以是益知義理之無窮也。櫟竊嘗謂,孔子《易》,集伏 羲以後之大成者也,朱子之書,集程卲以上之大成 者也。今讀任重是編,以《本義》為主,而諸家之說附見, 猶樂之有眾音也,猶音之有清濁疾徐,使之各有節 奏者也。其于朱子之大成,蓋洋洋乎盈耳矣。三復不 能舍,敬題其編首曰《周易本義集成》云:任重,南昌忠 孝里人,名良輔,梅邊其號也。歲丁巳,以《易》貢。年壯而 志益勤,其進詎可量哉!其進詎可量哉!

陳應潤周易爻變易蘊四卷

按應潤自序大傳曰乾坤其易之蘊耶夫易之蘊散在諸卦豈獨乾坤二卦而已哉上古羲皇仰觀俯察首得乾坤之象而生六子苟不以爻變之法通乾坤

之蘊,則乾自乾,坤自坤,何以神變化之妙?故《易》之諸 爻,皆以變動取義。乾之用九,坤之用六,爻變之蘊也。 《坤》之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動 也剛。」又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至曰:「成象謂之乾,效法謂之坤。」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