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然君于《易》書之變,本由象數以通理。而象數者,起 于無而寄于有,理者妙于有而歸于無。寄于有者,其 變可知可言,歸于無者不可知不可言。人之可知可 言,《易》之變固不止于四千九十六人之不可知不可 言。畫之一不必三,卦之八不必六十四可也。古人老 而學,《易》又為憂患作。徐君涉世益。刊落輕銳而復 諗之。「蠡乎蠡乎,其遊于聖人之海,有不為夜光乎?」

李簡學易記九卷

按簡自序伊川先生嘗云學易者當看王輔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貫然後卻有用心處時先生易傳未出也及溫陵曾獻之集大易粹言傳於世

則學者知有所宗,而三家之說不無去取也。歲在壬 寅春三月,予自泰山之萊蕪,挈家遷東平。時張中庸、 劉佚菴兩先生與王仲徽輩方聚諸家《易》解而節取 之,一相見,遂得廁於講席之末。前後數載,凡讀六七 過,其書始成。然人之所見,不能盡同,其去取之間,則 亦不能無少異。大抵張與王意在省文,劉之設心,務 「歸一說,僕之所取,寧失之多?以俟後來觀者去取也。」 僕居萊蕪幾二載,當時所讀之《易》,止有王輔嗣與《粹 言》而已,諸家之說,則未之見也。「六百日之間,節取《粹 言》凡三度。前賢之說,或中心有所不安,則思之,夜以 繼日,雖在道路鞍馬間,與窗下無少異。脫有所得,隨 即書之,以待他年讀之,驗其學之進與否也。」比遷東 平,積《謬說》百餘段,及得胡安定、王荊公、南軒、晦菴、誠 齋諸先生全書,及楊彬夫所集《五十家解》、單渢所集 《三十家解》,讀之謬說,暗與前賢之說相合者十有二 三,私心始頗自信。今卷中凡無名氏者,以兼採諸人 之意合而為一,說不能主名。亦或有區區管見,輒不 自揆而廁於其間者,其初心將便觀覽而傳於家,非 敢有意傳諸人以取著述之名也。親友之間,有堅欲 求觀而不能違者,或復為人錄去,予甚患之。己未歲, 承乏倅泰安山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學易記》觀之, 重加去取焉。噫!親友相知相愛,由此書獲謗。獲罪於 朋儕,亦由此書它日必有能辨之者。中統建元庚申 秋。

蕭漢中讀易考原三卷

按朱升序周易卦序之義自韓康伯孔穎達以來往往欲求之孔聖序卦傳之外程朱諸儒用意尤篤至于臨川吳先生卦統之序述亦可謂求之至矣而其

中間精密比次之故,則猶有未當于人心者。愚求之 半生,晚,乃得豫章蕭氏《讀易考原》之書,以為二篇之 卦必先分而後序,閎奧精粹,貫通神聖,誠古今之絕 學也。謹節縮為上、下經二圖于右,而錄其全文于下, 以廣其傳于不朽云。漢中字景元,吉之泰和人。其書 成于泰定年間。

胡震周易衍義

按震自序易大傳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又曰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

之疑。又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如 是則《易》之為《易》,聖人經世之書也,亦聖人憂世之書 也。自其畫于伏羲,辭于文王、周公,翼于孔子,經四聖 人手而《易》始備。羲文、周公之《易》,雖依乎象數,而實根 乎義理之正。孔子之《易》,雖明乎義理,而象數之妙亦 在其中矣。昔吳之季札聘魯,見《易》象而喜曰:「周禮盡 在魯矣。」當是時,豈《易》書惟魯有之歟?抑諸國皆有而 吳未有歟?宜其見之而喜也。自火于秦,六經之書唯 《易》以卜筮存,獨得為全書。天之未喪斯文也,豈非所 以揚萬古人心之日月,而開萬古人心之盲晦歟?由 漢以來,以高遠探《易》者,不察乎身心性情之德,人倫 日用之常,往往求《易》于天地造化之外。以淺近探《易》 者,不明乎陰陽五行之道,消息盈虛之理,往往論《易》 于讖緯術數之學,是皆未明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之 妙道也。「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 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然《易》之 一經,實備乎六經之體。存象辭則該乎《詩》之比賦;正 心術則貫乎《書》之精「一;防情偽則著乎《禮》《樂》之中和; 辨吉凶則著乎《春秋》之褒貶。人君用之則君道盡,人 臣用之則臣道盡;聖人用之則道教彰,賢人用之則 德業新,庶人用之則悔尤亡。」象辭云乎哉,文辭云乎 哉!雖然,《易》者崇陽抑陰之書,尊乾而卑坤,尊君而卑 臣,尊父而卑子,尊夫而卑婦,尊上而賤下,尊君子而 賤小人。統觀三百八十四爻之義,無非所以存天理, 正人心,扶綱常,而垂教於萬世也。是則作《易》者,其有 憂患乎?不然,何以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愚生 賦性愚魯,識見庸陋,少讀《易》于國正何先生子舉、編 修劉先生均堂長、從事饒先生魯之門,得于耳提面 命之際,悟于心領意會之表,始知《易》之為《易》,大之為 天地,幽之為鬼神,明之為人物,吉凶消息之理,進退 存亡之道,修齊治平之本,皆不外乎此《易》也。謹以平 日父師之訓,筆而輯之為成書,附以程、朱、張、楊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