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序卦》以明其次,《說卦》以明其象,《雜卦》雜述其義者, 則《易》之傳也。今人舍夫子之《易傳》而欲明文王周公 之《易經》,其亦昧於明《易》之道矣。乃取文王周公之辭 以為經,而列夫子之辭以為《傳》,其或夫子之傳辭義 深奧,則附以注說,名曰《周易大傳附註》,庶幾三聖人 之書不費辭說而義自明矣。嗚呼,四聖人之心,天地 之心也。三聖人之書,所以發明天地之精微,乾坤之 蘊奧,夫豈淺見薄識所能窺其萬一。是書之作,徒見 其妄誕,不知分量之罪而已,何有補于《易》哉!雖然,二 文之經,夫子之傳,自足相發,有不待論著而明者,則 亦千古之確論也。讀者試以是求之。

朱隱老易說

按隱老自述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伊洛大儒雖嘗論著而其義愈索而愈無窮予于是有易說

董真卿周易會通十四卷

按真卿自序太極泄而為圖包犧氏則之以畫卦如根榦之有條枝橫豎方圓往來交互變通不窮而謂之易大之天地日月小之萬物萬事之象與理莫不

畢具,文王、周公、孔子繫之以辭者,名曰《周易》。於是四 聖之書,與天地並。其書廣大精深,未易窺測。先儒傳 註,逮程朱子,至矣盡矣,詎非宋《易》乎?然文有古今之 異,義有理象之殊。今《易》則自費直、鄭元,以孔子《彖》《象》 之傳,附釋正經之末,而參解《文王》、周公、《彖》《象》,經文之 間,并附《文言》,則始于王弼,程《傳》主理義而仍其舊。古 《易》則自呂微仲、晁以道始,復而未盡。呂伯恭復分《犧》 《文》、周公上下經六十四卦,為經二篇,而以孔子《十翼》 為傳十篇,各自為卷,以合於古本。義主象占,而用其 本。二子之書並行於今,天下萬世師尊之,無異辭矣。 但其經文體統,傳義主張,各有攸當,不能合為一書, 讀《易》者猶病焉。大德甲辰,先父深山府君命真卿從 先師新安雙湖胡先生讀易武夷山中,并攜先父所 著書《蔡氏傳輯錄纂注》,訪求文獻,其于程朱子之書, 沉潛玩繹,于茲有年,未得其說而一之。天台董楷蓋 嘗會編于咸淳之世,據王弼本分為高下字行,以別 四聖二賢之《易》,已不能盡行於《繫辭》諸篇。至近歲始 出,不旋踵有廢其例者矣。先師凡兩注《本義》《附錄》《纂 疏》《程傳》,以撮其要於諸儒之列,而天台本則未及見 也。愚因熟復朱子《本義》至《繫辭上傳》題下之註,及從 伯父槃澗先生所錄《師訓通論》,一經之大體凡例,無 經可附,而自分「上繫」、「下繫」云者,與《本義》《語錄》《葉韻》之 說忽有得焉。夫朱子之所以宗晁、呂者,不過欲使學 者分別四聖之《易》,以求之古耳。若一切例以古人著 書,經傳必各自為卷。竊意解經者之謙德,兼竹簡刀 篆之煩而然。若以孔子之《傳》附羲、文、周公之經,亦猶 程、朱子之傳,義附四聖之書爾,固未見其不可也。律 以今《易乾卦義例》,其合《傳》之《經》,則《彖》《象》、文、言混而不 分;其附《經》之《傳》,則卦、象、彖、爻,紊而無序。今「特標列而 次第之,於羲、文、周公之經、孔子之傳,初不相雜而相 統,有經可附者附之,無經可附者則總附於六十四 卦之後,亦豈非朱子之意?而程子之傳可合而觀之 矣。」苟如是讀之,則周公之《爻辭》,孔子之《彖》《象》《文言》,與 夫《繫辭》以後四篇,莫不各有聲韻音律,煥乎會通,又 何以為讀《易》者之病哉?愚於是以四聖之《易》,各標經、 傳於其首以別之。雖不分卷,而先、後之序已明,程、朱 《傳》、義夾註其下,名曰《集解》,而以程子、朱子曰別之。既 不異書,則理象之旨咸在《繫辭》以後,程子無傳,姑以 經說補之。天台本、程、朱子皆有語錄,今《朱語》則兼取 先師所編,采其精詳而有緒者,各益其未備,續于《傳》、 義之後,名曰《附錄》,而以程子、朱子語別之。諸家之說, 唯《音訓》以呂氏為主,悉附《經》文。他可互相發明者,全 用先師《纂疏》,各廣以聞見之所及,翼于《語錄》之次,名 曰《纂註》,而以某氏曰別之。《管窺》一得之愚,亦間附於 其末,合而命之曰《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註》。此 愚編集是書之凡例綱目也。嗚呼!《易》,大經也。羲、文、周、 孔,大聖也;程、朱大賢也。自天地開闢以來,不知幾千 萬年,至包犧氏始作《易》。由包犧至于文王、周公,又不 知幾年而後有卦爻之辭。由文王、周公至于孔子,五 百餘年而後有《十翼》之辭。由孔子至于程朱子,千五 百餘年而後有傳義。今距程朱子百有餘年,去大聖 之世若此其遠也,去大賢之世「若此其近也」,乃僭敢 析合經傳,集四聖二賢及歷代諸儒之說以備一書, 犯不韙甚矣。然使讀者開卷瞭焉,於古易今《易》之所 由分合,先聖後聖之經傳所宜區別,程子、朱子之傳 義各有攸當,其於天地萬物萬事之象與理,可以一 覽而得之。雖於先聖先賢著書立言之意,非曰有功, 而於世之學者心身家國天下之用,未必不無小補 焉,非止于知《易》而已。茲當大衍用數之年,是為「天曆 初元,蒼龍戊辰天開之月,陽復後十日庚辰」,後學鄱 陽董真卿季真父自序于審安書室。

按真卿子僎跋周易經傳自漢諸儒以來紛紜不一欲速好徑者則混殽而莫分嗜古復初者則離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