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大衍元基》云。䛁音諾甘反邯音下甘反縣名 《儒林傳前書》云:「田何傳《易》,授丁寬,丁寬授田王孫,王 孫授沛人施讎、東海孟喜、琅邪梁丘賀,由是《易》有施、 孟、梁丘之學。」又「東郡京房受《易》于梁國焦延壽,別為 京氏學。又有東萊費直,傳《易》,授琅邪王璜,為費氏學, 本以古字,號《古文易》。又沛人高相,傳《易》,授子康及蘭 陵毋將永,為高氏學。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 費、高二家未得立。

劉昆字桓公,陳留東昏人,梁孝王之裔也。平帝時,受 施氏《易》于沛人戴賓。

洼丹字子玉,南陽育陽人也。世傳孟氏《易》。王莽時常 避世教授。建武初,為博士,稍遷。十一年,為大鴻臚,作 《易通論》七篇,世號「洼君。」通丹學義研深,《易》家宗之,稱 為大儒。

楊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學,從代郡范升受《梁丘 易》,善說經書,京師為之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 孫期,字仲彧,濟陰成武人也。少為諸生,習京氏《易》。家 貧,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澤中以奉養焉。

景鸞字漢伯,廣漢梓潼人也。少隨師學經,涉七州之 地。能理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作《易說》,兼取《河》《洛》,以 類相從,名為《交集》。凡所著述五十餘萬言。數上書陳 救災變之術。州郡辟召,不就,以壽終。

《獨行傳》:「譙元字君黃,巴郡閬中人也。少好學,能說《易》, 仕於州郡。後公孫述僭號於蜀,連聘不詣。終述之世, 莫能修尚學業。元獨訓諸子,勤習經書。」

《文苑傳》:「夏恭字敬公,梁國蒙人也。習孟氏《易》,教授門 徒常千餘人。」

《方術傳》:「楊由字哀侯,蜀郡成都人也。少習《易》,并七政 元氣、風雲占候。」

段翳字元章,廣漢新都人也。習《易經》,明風角,時有就 其學者,雖未至,必豫知其姓名。

樊英字季齊,南陽魯陽人也。少受業三輔,習京氏《易》, 又善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步災異。

唐檀字子產豫章南昌人也。少游太學習京氏易尢 好災異星占後還鄉里教授嘗百餘人著書二十八 篇名為《唐子》。

《逸民傳》:「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 中和,好通《老》《易》。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 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 娶嫁既畢,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 竟不知所終。

《東觀漢記》:沛獻王輔善京房易,永平五年少雨,上御 雲臺,自以《周易》占之,得水山蹇卦,其𦅸曰:「蟻封穴,大 雨將至。」以問輔,輔曰:「艮下坎上蹇,艮為山,坎為水,山 出雲為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為雨兆。」果如其 言。

申屠蟠字士龍隱居學治京氏易博貫五經兼明圖 緯。

《三國魏志王朗傳》:「朗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 郎中。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著《易傳》、奏、議、論、記,咸傳 于世。」

朗子肅,字子雍。初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撰定父 所作《易傳》,列於學官。時安樂孫叔然,受學鄭元之 門,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祕書監,不就。肅集《聖證論》以 譏短元,叔然駮而釋之,作《周易注》。明帝時,大司農 弘農董遇等亦歷注經傳,頗行於世。隗禧字子牙 魚豢嘗從問。《左氏傳》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左氏 直相斫書耳不足精意也。」

《王粲傳》註:《康集目錄》曰:「孫登,不知何許人,無家屬,於 汲縣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髮自 覆,好讀《易》鼓琴。」

《鍾會傳》:「會字士季,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慧夙成,高貴 鄉公即尊位,賜爵關內侯。會嘗論《易》無互體,才性同 異。會與山陽王弼並知名。弼好論儒道,辭才逸辨,注 《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弼,字輔嗣。何劭 為其傳曰:「弼注《易》,潁川人。」荀融難弼《大衍義》,弼答其 意,白書以戲之。注《易》往往有高麗言。太原王濟好談 病老、莊,常云:「見弼《易》注,所悟者多。」孫盛曰:「《易》之為 書,窮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與於此?」世之注解, 殆皆妄也。況弼以附會之辨而欲籠統元旨者乎!故 其敘浮義則麗辭溢目,造陰陽則妙義「無間。至于六 爻變化,群象所效,日時歲月,五氣相推,弼皆擯落,多 所不關。雖有可觀者焉,恐將泥夫大道。」《會母傳》曰: 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會雖童稚,勤見規誨。年十一 誦《易》。十四歲誦成侯《易記》。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奇 文異訓,謂會曰:「學猥則倦,倦則易怠。吾懼汝之意怠, 故以漸訓。汝今可以獨學矣。」雅好書籍,涉歷眾書,特 好《易》。每讀《易》孔子說「鳴鶴在陰,勞謙君子,藉用白茅, 不出戶庭」之義,每使會反覆讀之,曰:「《易》三百餘爻,仲 尼特說此者,以謙恭慎密,樞機之發,行己至要,榮身 所由故也。順斯術以往,足為君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