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而好學,千里追師,所在 惟晝夜誦讀,略不與人交通。明《京氏易》。

范宣字宣子著《易論》難行于世。

《文苑傳》:「李充字弘度,注《周易旨》六篇。」

《隱逸傳》:「郭琦字公偉,太原晉陽人也。少方直有雅量, 博學,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傳》,注京氏《易》,鄉人王游 等皆就琦學,武帝以琦為著作佐郎。」

《藝術傳》:「韓友字景先,為書生,受《易》於會稽伍振,善占 卜,能圖宅相冢,亦行京費厭勝之術。」

卜珝字子玉少好讀易郭璞見而嘆曰:「吾所弗如也。」 黃泓字始長父沈善天文祕術泓從父受業精妙踰 深兼博覽經史尤明易。

《劉和載記》:「和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鄭 氏《易》。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元海死,和嗣偽 位。」

郭璞《洞林》顧士群,母病,命筮之,得歸妹之隨,云「命盡 秋節。」至七月遂亡。歸妹,女之終,兌主秋,故至立秋日 亡。

《神仙傳》:「孫登者,不知何許人也,恆止山間,穴地而坐, 彈琴讀《易》,冬夏單衣,天大寒,人視之輒被髮自覆,身 長丈餘。又雅容非常,歷世見之,顏色如故。」

《高士傳》:「摯恂字季直。明《易》,遂治五經,博通五家之言, 學者宗之。」

《世說新語》:殷荊州仲堪曾問遠公云:「《易》以何為體?」答 曰:「《易》以感為體,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也。」 《宋書·關康之傳》:晉陵顧悅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 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

《隱逸傳》:「周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也。豫章太守范 甯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續之年十二, 詣甯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并緯候,名冠同門,號曰 顏子。閒居讀易。」

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易》,居縣北石山下。 《南齊書文惠太子傳》:太子臨國學,親臨策試。諸生問 王儉曰:「『《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說卦云『帝出乎震』。震 本非天,義豈相主』?儉曰:『乾健震動,天以運動為德,故 言帝出乎震』。」太子曰:「『天以運動為德,君自體天居位, 震雷為象,豈體天所出』?儉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 之以「震。」「萬物出乎震」,故亦帝所與焉。

《張緒傳》:「緒字思曼,長於《周易》,言精理奧,見宗一時。常 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 一也。」

《陸澄傳》:「永明元年,領國子博士,時國學置鄭王易,澄 與王儉書論之曰,《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彌天地之 道,通萬物之情。自商瞿至田何,其間五傳,年未為遠, 無訛雜之失,秦所不焚,無崩壞之弊。雖有異家之學, 同以象數為宗,數百年後,乃有王弼。王濟云弼所悟 者多,何必能頓廢前儒,若謂《易》道盡於王弼,方須大 論。」意者無乃仁智殊見,四道異傅,無體不可以一體 求,屢遷不可以一遷執也。晉太興四年,太常荀崧請 置《周易》鄭元注博士,行乎前代。於時政由王、庾,皆儁 神清識,能言元遠,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泰元 立王肅《易》,當以在元弼之間。元嘉建學之始,元弼兩 立,顏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意在貴「元,事成敗儒。今 若不大弘儒風,則無所立學。眾經皆儒,唯《易》獨元,元 不可棄,儒不可闕。謂宜並存,所以合無體之義。且弼 于注經中已舉《繫辭》,故不復別注。若專取弼《易》,則《繫 說》無注。」儉答曰:「《易》體微遠,實貫群籍,施、孟異聞,周、韓 殊旨,豈可專據小王,便為該備。」依舊存鄭高同來說。 初,澄讀《易》三年,不解文義,家多墳籍,人所罕見。 《周顒傳》:「顒字彥倫,泛涉百家,長於佛理,著《三宗論》,兼 善《易》。與張融相遇,輒以元言相滯,彌日不解。」

《文學傳》:「祖沖之字文遠,范陽薊人。少稽古有機思,著 《易義釋》。」

《高逸傳》:「顧歡字景怡,注王弼《易》二繫,學者傳之 宗。測字敬微,頗好音律,善易。」

沈驎士字雲禎元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 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尚之謂子偃曰:「山 東故有奇士也。」少時驎士稱疾歸鄉更不與人物通 隱居教授從學者數十百人注《易經》。

《梁書武帝本紀》:「帝少而篤學,洞達儒元,雖萬機多務, 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周易》講疏 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

《元帝本紀》:「帝聰悟俊朗,天才英發。著述辭章,多行於 世。所著《周易講疏》十卷,《連山》三十卷。」

《韋叡傳》:「叡從弟愛,博學有文才,尢善《周易》。」

《張充傳》:「充字延符,吳郡人。父緒,齊特進金紫光祿大 夫,有名前代。充少時,不持操行,好逸游。緒嘗請假還 吳,始入西郭,值充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 至,便放紲脫韝,拜於水次。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充跪對曰:『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 敬易之』。緒曰:『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及明年,便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