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也。時牛弘奏請購求天下 遺逸之書,炫遂偽造書百餘卷,題為《連山易》《魯史記》 等,錄上送官,取賞而去。後有人訟之,經赦免死,坐除 名,歸於家,以教授為務。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 《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 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諸葛穎字漢建康人也。周武平齊,杜門不出者十餘 年習。《周易》圖緯,頗得其要煬帝即位,遷著作郎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歲好學,善《周 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藝術傳》:「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也。幼穎悟,十二通《周 易》,好占元象。撰《靈臺祕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 四十二卷。」

楊伯醜,馮翊武鄉人也。好讀《易》,隱於華山。國子祭酒 何妥嘗詣之論《易》,聞妥之言,倏然而笑曰:「何用鄭元、 王弼之言乎!」久之,微有辯答。所說辭義,皆異先儒之 旨,而思理元妙,故論者以為天然獨得,非常人所及 也。

臨孝恭京兆人明天文算術高祖甚親遇之每言災 祥之事未嘗不中著孔子馬頭易卜書一卷行世 劉祐滎陽人開皇初為大都督其所占候合如符契 高祖甚親之著歸正易十卷行於世。

《外戚傳》:「蕭巋字仁遠,俊辨有才學,著《周易義記》行于 世。」

《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餘慶,生而孤,為從父鞠愛, 羇丱通書史。客晉州,州舉童子,房元齡異之,對詔高 第,已能講《易》,長與何彥先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 義方常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今名。 《陸希聲傳》:希聲博學善屬文,通《易》論著甚多。昭宗聞 其名,召為給事中。

《韋顗傳》:「顗字周仁。敬宗立,授御史中丞,贈禮部尚書。 所著《易縕解》,推演終始,有深誼。」

《韓滉傳》:「滉字太沖,貞元元年,加檢校左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善治《易》,著《通例》及天文事、序議各一篇。」 《劉子元傳》:「子元名知幾,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 《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 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汪請存王弼 學,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 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請二家兼行,惟子夏《易傳》請罷。 詔可。

《崔植傳》:「植博通經史,於《易》尤邃。與鄭覃同時為補闕, 皆賢宰相後。」

《高郢傳》:「郢子定,通王氏《易》,為圖合八出,上圓下方,合 則重,轉則演,七轉而六十四卦,六甲八節備焉。」仕至 京兆府參軍。

《李訓傳》:「訓字子垂,始名仲言。太和八年十月,遷《周易》 博士兼翰林侍講學士。數進講,帝疏《易》五義示群臣, 有能異訓意者賞,欲天下知,以師臣待訓。明年以禮 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金紫服。仍詔三日一 至翰林,以終易義。」

《隱逸傳》:王績有奴僕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鴈,蒔 藥草自供,以《周易》《老子》《莊子》置床頭,他書罕讀也。欲 見兄弟,輒渡河還家,游北山東皋,著書號東皋子。 孫思邈通百家說,嘗曰:「仁者靜,地之象,故欲方;智者 動,天之象,故欲圓。《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象 也。

王希夷喜讀《周易》,餌松柏葉雜花。年七十餘筋力柔 強刺史盧齊卿就謁問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言足矣。

衛大經,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謁,辭 不見。大經邃于《易》,人謂之「《易》聖。」豫筮死日繫墓,自為 誌,如言終。

武攸緒則天皇后兄惟良子也。恬淡寡欲好易少變 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去。

張志和字子同十六擢明經著大易十五篇其卦三 百六十五。

陸羽,字鴻漸,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長 而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 陸為氏,名而字之。

《儒學傳》: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及 長,明《王氏易》。貞觀初,帝新即位,穎達數以忠言進。帝 問:「孔子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 虛』,何謂也?」對曰:「此聖人教人謙耳,非特匹夫,君德亦 然。故《易》稱『蒙以養正,明夷以蒞眾』。若據尊極之位,衒 聰耀明,恃才以肆,則上下不通,君臣道乖。」帝稱善。 尹知章少雖學,未甚通解,忽夢人持巨鑿破其心,內 若劑焉,驚寤,志思開徹,遂遍明《六經》。於《易》。尤縣解 康子元,越州會稽人。開元初,詔中書令張說舉能治 《易》《老》《莊》者,集賢直學士侯行果薦子元及平陽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