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真於說,說藉以聞,並賜衣幣,得侍讀。行果者,上谷人, 歷國子司業,侍皇太子讀,卒贈慶王傅。始,行果、會真 及長樂馮朝隱同進講。朝隱能推索《老》《莊》祕義,會真 亦善《老子》,每啟篇,先薰盥方讀。帝曰:「我欲更求善《易》 者,然無賢行果」云。朝隱終太子右諭德,會真太學博 士。

啖助,趙州人,後徙關中。淹該經術。門人趙匡、陸質,其 高弟也。匡字伯循,河東人,歷洋州刺史。質所稱為「趙 夫子」者,大曆時,助、匡、質以《春秋》,施士丐以《詩》,仲子陵、 袁彝、韋彤、韋茝以《禮》,蔡廣成以《易》,強蒙以《論語》,皆自 名其學。

《文藝傳》:「王勃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 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晉卦會病止。

崔元翰父良佐擢明經甲科治易著《忘象》渾天等論 數十篇。

《舊唐書代宗本紀》:「帝幼而好學,尤專《禮》《易》,元宗鍾愛 之。」

《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周易》。太宗聞其幼敏,召 見甚奇之。」

《李適傳》:適嘗夢與人論大衍數,寤而曰:「吾壽盡此乎?」 敕其子曰:「霸陵原西視京師,吾樂之,可營墓,樹千松 焉。」及未病時,衣冠往,寢石榻上,置所譔《九經要句》及 素琴於前,士貴其達。

《李泌傳》:「泌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

《路隨傳》:「隨父泌,少好學,通五經,尤嗜《易》,諷其章句,究 其深旨。」

《儒學傳》:「陸德明,吳人。初受學於周弘正,善言元理。貞 觀初,拜國子博士。撰《易經》二十卷,行於世。」

《唐國史補》:鄭陽武常言,欲為《易》比,以三百八十四爻 各比以人事。

魚朝恩聞國子監講《易》,盡言《鼎》卦以挫元王。是日百 官皆在,縉不堪其辱,載獨怡然。朝恩退曰:「怒者常情, 笑者不可測也。」

劉迅著《六說》,以探聖人之旨,唯說《易》不成行于代者 五篇而已。識者伏其精峻。

《北夢瑣言》:「司空圖侍郎有出倫之才,為時輩妒忌,罹 於非橫。其平生著文有百家,又著《易之心要》三卷。倉 卒之辰,皆焚於賊火,時人無所聞也,惜哉!」

張道古深于彖象著書號《易題》數卷行於世。

《玉海》:「貞觀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閱陸德明《經典音 義》,美其弘益學者,賜其家布帛百匹。」《易、古文》《尚書》 《毛詩》《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孝經》《論語》《老子》《莊子》《爾雅》 等音,合為三十卷。三帙又云:「陸德明撰《經典釋文》三 十卷、《易疏》二十卷,太宗後閱經典釋文,甚嘉之,賜其 家帛二百段。」

《墨莊漫錄》:世傳呂公得道之士,唐僖宗時,進士能作 詩傳者僅百首,往往賣墨世間。毘陵士人姓邵,忘其 名,善談《易》,眾請講於佛舍,至《小畜》,有墨者青巾布衣, 褰幃直入,邵惡之,掩卷而問曰:「何來?」曰:「賣墨耳。適聞 講《易》至《小畜》,其說非是。」邵驚遽揖之坐。墨者脫履置 案上,取墨一丸曰:「此墨價十千。」一坐皆笑。墨者納履, 取硯滌之,試墨置日影中,貯墨而出,曰:「抵暮復來,當 知十千,非貴也。」邵且笑且駭。少頃,視硯墨之所濡,徹 底為黃金,與日影相耀,邵惋恨不已,必呂公也。 《啟蒙翼傳》:回紇將朝京師,筮遇乾之同人卜者曰:「此 行當見一大人。」後果見郭子儀而還。

文宗延學士於內庭,討論經義,李訓講《周易》微義,頗 葉於上意。時方盛夏,遂命取冰玉腰帶及辟暑犀如 意以賜訓,訓謝之。上曰:「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 《五代史南唐世家》:周惟簡,饒州鄱陽人。隱居好學,明 《易》義。煜召為國子博士、集賢侍講。

《胡一桂集》:「『筮五代唐明宗時,行肇司馬路晏,夜適廁, 有盜伏焉。晏心動,取燭照之,盜即告晏,請勿驚,某稟 命有自,察公正直,不敢剚劍,匣劍而去。由是晝夜驚 懼,以備不虞。召董賀筮,遇夬二爻用事,曰:『惕號莫夜, 有戎勿恤』。察象徵辭,大有害公之心。然難已過,但守 其中正,請釋憂心』。晏亦終無患。」

五代時,唐槁城鎮將段晦,曾夜泊郵亭,有馬斷鞅而 逸,數日不知所適。使使詣筮者董賀,「筮之遇《睽》,據初 九用事,應有失亡之事,毋乃馬乎?勿逐自復,必有縶 而送之者。」回家未曾入舍,果有邊鄙惡子牽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