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所作,則《繫辭》之傳也。案陸氏音釋文,王肅本作《繫 辭上傳》,訖於《雜卦》,皆有傳字。此蓋鄭元未合經傳前 標題之舊也。

《文言傳第七》

漢上朱氏曰:「王弼以《文言》附於《乾坤》二卦。」案:淳于俊 謂鄭康成合《彖》《象》于經,不言合《彖》《象》《文言》于經,則朱 氏之說是也。

《說卦傳第八序卦傳第九雜卦傳第十》按此三條無解

自康成、輔嗣合彖象文言于經學者,遂不見古本。近 晁氏編《古周易》,將以復于其舊,而其刊補離合之際, 覽者或以為未安。祖謙因晁氏書,參考傳記,復定為 十二篇。篇目卷帙,一以「古」為斷。按此係總跋附見說卦序卦雜卦傳後者

程迥周易古占

《太極第一》

太極者,乾坤未列,無象可見;大衍未分,無數可數。其 理謂之道,其物謂之神。《莊子》謂「道在太極之先而不 為高」者,非也。太極與道,不可以差殊觀也。是故道之 超乎象數則為太極,行乎象數則為乾坤,一出一入, 皆道也。雖然,以時論之,不必求諸天地開闢之先。今 一晝一夜,陽生於子,陰生於午,蓋有不倚于陰陽而 生陰陽者也。太極者,大中也。非若日之中而有昃,國 之中而有外,位之中而有上下,太極無方無體,其所 謂中者,因陰陽倚于一偏而後見也。先儒謂天地未 分,元氣混而為一,老子謂「道生一」是也。故說者謂太 極已見氣也,非無也,胡不以在物者驗之乎?當乾未 資始,惡可謂之有一?氣未麗天,又惡可謂之有一?故 一物具天地之理。明乎此,則可以探《易》之原矣。

《兩儀第二》

兩儀者,乾坤之初畫也,《大衍》三變而得之者也。《爾雅》 曰:「儀,匹也。」言陰陽之相匹也。自太極而生兩儀,兩儀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其麗於 數者,皆逓升而倍之,則兩儀為乾坤之初畫可知矣。 劉牧以一二三四為兩儀,既兩矣,而四之,可乎?先儒 以天地為兩儀,或謂天地為乾坤之象,四象所生八 卦之二爾;蓋不知兩儀為乾坤之初畫,八卦為乾坤 三畫之相變故也;

《四象第三》

「四象」者,乾坤初與二相錯而成也,《大衍》六變而得之 者也,所以配陰陽老少之分也。劉牧以九六七八為 四象,夫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謂 之九六七八矣,即數也,非象也。先儒以金木水火為 四象,夫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是四者既有定形, 嘗以配乾巽坎離矣,即器也,非象也。或以神物變化, 垂象圖書,為四象。然上與兩儀,下與八卦,不相連屬。 故曰:「四象者,乾坤」初與二相錯而成也。

《八卦第四》

八卦者,乾坤初、二、三相錯而成也,《大衍》九變而得之 者也。既已小成,則三才之理備矣。配之以八物,位之 以八方,所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者具矣。

《重卦第五》

陰陽之運,極六月而反,此八卦不得不重也。今每卦 之下曰「某下某上」,是三畫之卦相配而六也。然麗於 數者亦遞升而倍。故以兩儀乘八卦至四,則其別一 十有六,此《大衍》十有二變得之。以四象乘八卦至五, 則其別三十有二,此《大衍》十有五變得之。以八卦乘 八卦至上,則其別六十有四,此《大衍》十有八變而成 卦也。

《變卦第六》

六畫既成,六十四卦既具。若夫極數之占,則有變卦 存焉。其初列六十四卦,以兩儀乘之,其別一百二十 八;其二以四象乘之,其別二百五十六;其三以八卦 乘之,其別五百一十二;其四列內卦之數,復以兩儀 乘之,其別一千二十四;其五復以四象乘之,其別二 千四十八;其六復以八卦乘之,其別四千九十六。故 朱震曰:「《周易》以變者占。」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 變四千九十有六。此皆出于加一倍法也。

《占例第七》

六爻不變,以卦《彖》占。內卦為「貞」,外卦為「悔。」

《春秋左氏傳》昭七年,孔成子筮立衛元,遇屯,曰:「利建侯。」 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遇蠱,曰:「貞風也,其悔山也」 者是也。

《一爻變》以變爻占。

閔元年,畢萬筮仕遇《屯》之《比》,初九變也。蔡墨論《乾》曰:「其《同人》」 ,九二變也。僖二十五年,晉侯將納王,遇《大有》之《睽》,九三變也。莊二十二年,周史筮陳敬仲,遇《觀》之《否》,六四變也。昭十二年,南蒯之筮,遇《坤》之《比》,六五變也。僖十五年,晉獻公筮嫁伯姬,遇《歸妹》之《睽》。上六變也。他倣此。

二爻、三爻、四爻變,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

《國語》:「重耳筮尚得晉國,遇貞。」 《屯》、悔、《豫》皆八。蓋初與四五凡三爻變也。初與五用九變,四用六變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