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能自成也,當有成歲之法。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閏月定四時者,成就之法也。治曆明時,乃先王莫 大之政,以引征考之,可以見矣。王省惟歲,而成歲之 法付之有司,有司失職,必誅無赦,非如他罪之可宥 也。夫何聖而不然哉?賴此以授民時也,敢不欽乎?然 而聖人之文,經天緯地,經出於上,而緯在有司,上揆 下守,民時所賴,皆不可以不欽也。稽覽配合之說,一 本於緯,曆法之所取,而有司之所當習也。康節云:「洛 下閎但知曆法,唯揚子雲知曆法,又知曆理,《易》之在 先天者,非曆理乎?」文正讀《太元說》曰:「測之以鬼神之 狀而不違,概之以《六經》之書而不悖。借使聖人復生, 視元必釋然而笑,以為得己之心矣。乃知元者所以 贊《易》,非別為書而與《易》競也。」又曰:「夫畋者網而得之, 與弋而得之,何異哉?《易》網也;元,弋也,何害?不既設網, 而使弋者為之助乎?」又曰:「孔子既沒,知聖人之道者, 非揚子而誰與?孟、荀殆不足以擬,況其餘乎!」瓘淺陋, 初不知元,嘗輕議其書而妄評其是非。自聞康節之 言,始索子雲於曆理之內。及觀文正之論,然後知太 元不可不學,而冥冥然未有入路,尚苦其字之難識, 況欲遽測其祕奧乎?文正自謂求之積年,乃得觀之, 讀之數十過,參以首尾,稍得闚其梗概,然後喟然置 書,歎子雲為真大儒矣。凡文正之學,主之以誠,守之 以謙,得十百而說一二,其於元也,不觀不到,則其言 不若是矣。瓘初不聞此,乃輕議子雲之書,而妄評其 是非,心之愧悵,可勝言哉!棄舊誤於垂成,累初習於 平地,庶幾推往而無戀,積新而可隆,尚賴先覺大君 子許其止而與之進也。

瓘所論康節之學恐不然。康節詩云:「自從三度絕韋 編,不讀書來十二年。俯仰之間無所愧,任人謗道是 神仙。」神仙且不受也,以為數學可乎?康節云:「先天之 學,心法也。」然則其學在心,或於內外,欲觀休咎,故以 《皇極》為考數之書耳。如聞康節未嘗以《皇極》語人,故 其說不傳。自有八卦可以闚玩,惠迪則吉,違之則咎, 何必更求休咎於《皇極》之書也。

故諫議大夫陳公瑩中論康節《先天之學,書》為楊中 立、游定夫出也。大諫公與康節不相接,博之先君,因 公之請,嘗進《遺書》之副歸焉。於時國有巨盜,據顯位, 未發,公以言刺之,反得罪,其後人無敢繼者,盜之威 自此盛,卒至於亂天下。世以公之明,比漢何武、唐郭 子儀,本朝呂獻可、蘇明允矣。或疑公前知如神,亦出 于康節之書,則非也。公既廢,始為康節之學。其英偉 絕人之資,所見超詣如此書也。中立、定夫同出伊川 之門,於先達之《序》尚未詳,故不知其學也。明道伊川 視康節賦詩曰:「先生相與宴西街,小子親攜几杖來。」 其恭如此,張橫渠於伊川,諸父比也。橫渠見康節,尚 拜床下,博猶記王母夫人,語及伊川,必曰:「程二秀才」 云云,蓋當康節隱居謝聘日,伊川尚年少,未為世所 知也。博蚤見伊川,又與伊川族弟穎善。穎知好大學, 伊川於其眷中獨與之言《易》,嘗從穎得《書疏》一通,伊 川手跡也。曰:「為《易》學者,但取王輔嗣、胡先生、王荊公 之說讀之,無餘事也。」今伊川《易傳》行於世,大旨可見。 為其學者遽以大諫,公所謂「伏羲八卦」之語,則駭矣。 康節平居尚不以語人博,其敢謂伊川有所不知也? 近時妄人出雜書數十百條,託為伊川之說,意欲前 無古人,足以重己之師矣。如司馬文正、張橫渠皆斥 以為未至,但以康節為數學,亦安知所謂數者,非伊 川之雅言也。豈中立、定夫亦惑於此歟?大諫公反復 論之深矣。先君之戒則曰:「張巡、許遠同為忠義,兩家 子弟材智污下,不能明二父之志,更相毀於後世,故 并為之所貶。凡託伊川之說以議吾家學者,若子孫, 可勿報辨。」博為史官。大諫公中子正同為尚書郎,尚 以世家之故,遇博厚為博,道公平生之言為詳。又出 此書,俾論著其下博不肖不知大父之學,「若其淵源 不可誣者,亦嘗有聞矣。然《博》之言有不敢盡者,尚遵 先君遺訓云。」

《夢溪筆談》:《易象》九為老陽,七為少,八為少陰,六為老。 舊說陽以進為老,陰以退為老。九六者乾坤之畫,陽 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 六之數,陽順陰逆之理,皆有所從來,得之自然,非意 之所配也。凡歸餘之數,有多有少,多為陰,如爻之偶。 少為陽,如爻之奇。三少乾也,故曰老陽九。揲而得之, 故其數九,其策三十有六,兩多一少,則一少為之主, 震、坎艮也,故皆謂之「少陽。」少在初為震中為坎未為艮皆七揲而 得之,故其數七,其策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陰。」 六揲而得之,故其數六,其策二十有四。兩少一多,則 一多為之主,《巽》《離》《兌》也,故皆謂之「少陰。」多在初為巽中為離末為 兌皆八揲而得之,故「其數八,其策三十有二,物盈則 變。」純少陽盈純多陰盈盈為老,故老動而少靜。吉凶悔吝,生乎 動者也。卦爻之辭,皆九六者,惟動則有占,不動則無 朕,雖《易》亦不能言之。《國語》謂「正、《屯》」、悔、豫皆八,遇泰之 八是也。今人以《易》筮者,雖不動,亦引爻辭斷之。《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