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吉,行也」,與《豐》九四之吉行大同小異。

此言亦為井地設勸相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 時,舍也,與《乾》九二《文言傳》同。王氏程子以《文言》為次 舍之舍,此為取舍之舍,晦菴皆讀作上聲。愚謂二卦 音義,固所當同,但皆作去聲,乃為愜耳。時舍,猶云「時 止。」

「順以從君」、小人之事也。君子則可否相濟,不但順從 而已。

越五應上上,故為「失義。」

荊公曰:資九二之中以為實。

醜、類也。三與初二為同體。上比於四則離其類矣。婦 謂四。自三論之、四非婚也。乃寇也。能禦之則與其類 為能順以相保矣。

「順以巽也。」此爻乃所以成「巽」者、故云

《豐》六二與《大有》九五贊辭同。上下之位為少異耳。 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喪牛之凶」,本或作「喪牛于易。」

以其居中,故不失于卑諂而得「吉。」

《晦菴》曰:「或言中正,或言正中,蓋協韻也。」

得願也。與《漸》九五略同。

《澤上有水》《釋文》云:「本作『澤中有水者』」,非。

先君子曰:「議獄,如《周官》之八議,語謂緩死,即三宥之 意。」

「志未變」、與《家人》之漸同義。志變則有他矣。

「濡其首,厲,何可久也?」二句自協韻,「厲」字疑衍。

未濟。征凶,位不當也。據此文,則爻辭「利涉大川」上宜 有「不」字。

《釋文》曰:「繫字從係,若從毄下系者,音口奚切」,非。 《釋文》曰:王肅本作《繫辭》上傳,訖於《雜卦》,皆有傳字。晁、 呂氏定從古,晦菴用之。

漢儒或以此篇。為《易大傳》。未詳所據。

司馬談《六經要指》引天下殊塗而同歸,一致而百慮, 謂之《易大傳》,此今《繫辭下傳》中語也。故相承以《繫辭 傳》為《大傳》。然劉向《封事》引《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 世」,此豈《繫辭傳》中語乎?意者秦漢諸儒自為《易大傳》, 如伏生《尚書大傳》之比,其間引《繫辭》之文,而談不考 詳,誤以為《大傳》耳。亦猶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本《易緯》 之文,而漢儒所引,乃冠以「易曰」二字,鹵莽類此,要不 足據也。

坤作成物,虞氏、姚氏皆作「坤化成物。」

「簡能」姚氏曰:「能」當作「從。」

《繫辭》焉而明吉凶虞氏本「吉凶」下有「悔吝」二字, 虞氏本。作「晝夜者,剛柔之象也。」

三極:程子訓極為中。陸氏曰:「極者,至也。」

馬氏曰:「三極」,三統也。王肅曰:陰陽、剛柔、仁義也,鄭氏、 韓氏曰:「三才也」,《本義》從之。

京氏曰:序,次也。陸氏「次,象也」,虞氏本作「象。」

《所樂》,虞本作「所變。」

《說文》云:「爻,交也。」

馬氏曰:「疵,瑕也。」愚案:小疵,即前章所謂「憂虞」也。 韓氏曰:「爻之所謂曰位,六位有貴賤。」案此言與首章 「貴賤位矣」之意同。而韓氏於首章,乃以萬物貴賤之 位釋之,其失可見矣。

晦菴曰:「齊,猶定也。小謂陰,大謂陽。」此本荊公說。《張子》 曰:「卦有稱名至小,而與諸卦均齊者,取類大也。」如此, 則下文當言卦無小大矣。張子失之。

虞氏曰:辨,別也。京氏曰:「明也。」

王肅曰:「震,動也。」馬氏曰:「驚也。」鄭氏曰:「懼也。」周氏曰:「救 也。」

京氏曰:「準,等也。」鄭氏曰:「中也,平也。」

大也、天也、「陽也」、「日也、『《易》』」也,皆指《乾》也。「廣也」、「地也」、陰也、 月也、「簡也」,皆指《坤》也。

晦菴曰:「成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謂存而又存,不已之 意也。張詠記《晦菴語錄》云:「成性,謂未嘗作壞。存存,言 常在此。存之又有。」

晦菴曰:釋上九爻義,當屬《文言》,此蓋重出。愚嘗疑《繫 辭雜論》諸爻,似《文言》之未成者,故其體絕相類。然坤、 《文言》視乾已甚簡略,則他卦不必盡作,豈聖人姑舉 此諸爻以見義?例如三陳九卦之《比》歟?

「言語以為階」作機。

為易,諸本多云作「易」,今從《釋文》及朱本。

再「扐而後掛」此下傳文「天數五」至「鬼神也」凡四十四 字,韓本屬於此下,朱本移在此章之首。蓋此章專論 大衍之數,揲蓍求卦之法,不當以天地之數參錯乎 其中也。今依《漢書律曆志》文,別自為章在後。

「策」,《釋文》云:「亦作筴。」

案:蔡邕《靈憲》曰:「微星之數。凡萬一千五百二十。」此雖 無與於易。亦可見天地自然之數矣。

變卦之數與焦贛《易林》合。張葆光曰:「四千九十六卦, 凡七十三萬七千二百八十策。」

祐,荀氏作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