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而不能躋三代於唐虞。嘗觀漢、唐、文帝、太宗為治, 萬里昇平,四海刑措,幾於三代矣。然其立身致治之 道,去三代聖人蓋已千百倍。而不可數計。嗚呼!是 必世有禹、湯、文、武之為君,而其天下亦苐如漢唐極 盛之治而止,然後可曰三代不可復耳。今天下之亂 已極,其勢必有所變。三代極盛之治,已數千年絕於 天下,其勢亦宜有所復。昔滕文公問井地,孟子曰:「有 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天生聖人為斯民 主,上以禹、湯、文、武自期其身,下「志伊尹、傅說、周公之 學。苟取是書而法之,愚以為庶幾得三代之所以復。」 楊子聞之曰:「是予之志也。汝其以是言弁諸冊!」禧曰: 「唯唯。」再拜而退。先生諱文彩,字治文;晚號一水,學者 稱一水先生。未二十,即教授弟子多至數百人。崇禎 戊辰,用登極恩,選貢士。先生作《尚書繹》,必浣手執筆 曰:「吾方對二帝三王,奈何不敬?」書未成,先生之屋火, 器服盡燬,惟書繹存。病將革,執禧手謂曰:「《尚書》非吾 一人,書當見於天下後世。」書凡十二卷。

茅瑞徵虞書箋二卷

按瑞徵自序古稱極治唐虞尚矣乃考其時九年之洪水每廑其咨七旬之干羽尚煩訓定而猾夏震師紀述不絕於書亦烏睹所謂泰寧之象哉其廷臣動

色相戒,一則曰「無怠無荒」,再則曰「無若丹朱傲。」曾未 嘗以神聖諛其君,而其君亦不敢寬然以神聖自命, 兢兢業業,若不能一日安於臣民之上。故曰「堯舜其 猶病諸。」只此一念,便足千古。此帝王相傳之治脈也。 今主上每事誦法堯舜,而廷臣將順不遑,卒遜處於 稷契皋夔之後。頃歲邊庭告警,水旱時聞,大似唐虞 儆予之日:惟諸臣共以堯舜事君,而無虛以堯舜頌 君,此亦千載一時矣。南局多暇日,取唐虞論治之書 讀之,意有所會,輒次數語簡端,久便成帙,漫題曰《虞 書箋》,蓋曰:「此其最淺淺者,予未有知」云爾。

茅瑞徵禹貢匯疏十二卷

按瑞徵自序禹貢一書兩孔氏注疏原本山川頗得其概而三江九江悉屬影響至宋蔡氏捃摭諸家之說深心訂定多出先儒意表然援引證據未能曲暢

間,考蘇端明《書傳》,意解各殊,及參以《大全》,諸儒論著, 問難鋒起。因從誦讀之餘,凡關《禹貢》疑義,信手摘錄。 爰採群碎,彙為全書。益嘆神禹之明德,於今猶在天 壤間也。鴻水懷襄,禹不辭胼胝起昏墊而登之衽席 矣。而規畫封疆,物土之宜,而布之利,曾不遺餘力。其 於量衡、貢賦,差等正錯,辨晰主名,惟恐經制一淆,適 以起異日無藝之征,而貽黎庶無窮之累。故其言曰: 「底慎財賦。」聖人逆知後世暴君污吏,必有以財賦藉 口,而先事曲為之防,計深慮遠若此。今海內非有九 年之洪水,而瀕河流離,穿渠轉漕無寧歲。頃者邊鄙 時警,戈矛竊發,窮鄉方苦加派,繼以水旱間作,每來 廟堂蒿目之憂。使神禹持籌,則壤定賦,不知當若何 底慎,而尚忍以無名之箕斂,重困吾民乎?讀《禹貢》者, 詳九州之山川,則可供聚米之畫;習漕渠之岐路,則 可商飛輓之宜;察東南之物力,則當念杼軸之空;考 甸服之遺制,則當興樹藝之利。而挈要於底。「慎財賦」 一語,疏解浩繁,可一言以蔽之。如必字比句櫛,執今 圖制,疑古山川,索碣「石左右之端,滋黑水梁雍之辨。 三條四列,地派臚分。兩漢九河,源流靡訂。此不離經 生之耳食,亦何益孔蔡之舊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