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六卷目錄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二

  北魏關氏易傳

經籍典第一百六卷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二

北魏關氏易傳天水趙蕤注

趙蕤曰:「蕤非聖人,五十安知天命?然從事于《易》,雖亂離中未嘗釋卷。蓋天命深微,莫研其極,而子明之傳,蕤粗通之,然恨此書亡篇過半。今所得者,無能詮次,但隨文義解注,庶學者觸類而長,當自知之爾。」

關朗字子明河東解人也。有經濟大器或以占算示 人而不求宦達魏太和末。

魏孝文帝年號二十三年而崩。

并州刺史王虯。

虯,文中子。王通之先。

奏署子明為記室。嘗謂子明曰:「足下今之英賢也,不 可使天子不識。」因言于孝文帝。帝曰:「張彝、郭祚昔嘗 言之。」

事見張太素《魏書》言之。

「朕以卜葬之道,不足見爾。」虯曰:「此人言微道深,非彝 祚所能知也。」詔見,帝問《老》《易》。子明寄言元宗,實陳王 道,諷帝以慈儉清靜為本,而飭之以刑政禮樂。翌日, 帝謂王虯曰:「卿誠知人,關朗管樂之器,豈占算而已?」 虯拜舞稱謝曰:「昔伊尹負鼎以干成湯,今關朗假占 算而謁陛下,君臣感遇,固有所因。」自是使虯與子明 著《成疑筮論》數十篇。

即今易傳是也

孝文帝崩,明年,虯卒。子明遂不仕,居臨汾山。

在汾州

授門人《春秋》《老》《易》,號關先生學。虯長子彥為同州刺 史,亦師焉。謂子明曰:「彥悲先君與先生志不就。」子明 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何悲乎?」彥凡就子明占興亡 治亂,言無不應,然必先人事而後語卦。彥不能測,從 容問曰:「先生每及興衰之際,必曰『用之以道,輔之以 賢,未可量也,無乃持二端乎』?」子明曰:「象生有定數,吉」 凶有前期,變而能通,則治亂有可易之理。君子之於 《易》,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問之而後行,考之而後舉, 欲令天下順時而進,知難而退,此占筮所見重於前 王也。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言《易》之變動而成功業也。

善人少,惡人多。

天陰陽半人,善惡混然,陽晝六時,晚昏皆為陰所侵,其用事惟四時而已。卦六爻,初上,皆無正位,其用事惟四爻而已。四分善人,六分惡人,故云「善人少,惡人多」 ,以正前文也。

暗主眾,明君寡。

《古今列辟》,亦「善少惡多。」

堯舜禪代,曠世不聞。

「堯舜善君」 ,所以禪也;

「伊周復辟」,近古亦絕。

伊尹以「太甲不善而放之,既善則復之。」 周公以「成王不明則攝之,既明則歸之」 ,其為善亦均矣。

此非運之不可變。化之不可行。蓋《道攸世》促。

攸長也

求才實難,或有臣而無君,或有君而無臣,故全之者 尟矣。仲尼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此有臣無 君也。章帝曰:「堯作大章,一夔足矣。」此有君無臣也。是 以文武之業,遂淪於仲尼;禮樂之美,不行於章帝。治 亂之漸,必有所由;興廢之成,終罕所遇。《易》曰:「功業見 乎變。」此之謂也。

變則通也

「何謂無二端?」彥曰:「周公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 八百,豈亦二端乎?」

史傳並言七百,獨此言八百,蓋周以木德王天下,木生數三,成數八,故卜之三十世,八百年必有術也。但聖人藏用,後人莫能知爾,以是明《七百傳》之誤也。解在第十一篇。

子明曰:「聖人輔相天地,準繩陰陽,恢皇綱,立人極,修 策迥馭,張羅遠羈,昭治亂于未然,筭成敗于無兆,固 有不易之數,一定之期。假使庸主守之,賊臣犯之,終 不促已成之期於未衰之運。故曰『周德雖衰,天命未 改』。」

定鼎意也

聖人知明王賢相不可必遇,聖人睿策有時而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