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經辨學》十三卷。」

《李燾傳》:「燾奏《禹貢》九州,荊田第八,賦乃在三人,功既 修,遂超五等。今田多荒蕪,賦虧十八,上命之條畫,有 《五經傳授》《尚書百篇圖》《大傳》雜說各一卷。」

《黃裳傳》:裳字文叔,隆慶府普城人。少穎異,能屬文。登 乾道五年進士第,調巴州通江尉。益務進學,文詞迥 出流輩,人見之曰:「非復前日文叔矣。」遷嘉王府翊善。 王侍宴宮中,從容為光宗誦酒誥,曰:「此黃翊善所教 也。」光宗詔勞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學問四十年,若 寘府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納。

《黃度傳》:「度字文叔,紹興新昌人。好學讀書,祕書郎張 淵見其文,謂似曾鞏。隆興元年進士,知嘉興縣,入監 登聞鼓院,歷煥章閣學士。志在經世,而以學為本,作 《書說》。」

《謝深甫傳》:深甫少穎悟,刻志為學,積數年不寐,夕則 置瓶水加足於上,以警困怠。中乾道二年進士,後拜 右丞相。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寧宗曰:「卿能為朕守 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賜茶,御筆書《說命》篇 及金幣以賜之。

《柴中行傳》。「中行字與之。紹熙進士,歷右文殿修撰。所 著有《書集傳》。」

《李舜臣傳》。「舜臣字子思,乾道進士,歷宗正寺主簿,著 《書小傳》四卷。」

《袁甫傳》:「甫字廣微,遷祕書監,入見帝曰:『卿久勞於外, 篤意愛民,每覽所陳,備見懇惻。甫奏《無逸》之義,言知 農夫稼穡艱難自然,逸欲之念不起,乞力守更化以 來,求賢如不及之初意』。」

許奕傳。「奕字成子,慶元五年進士第一。嘉定九年,歷 寶謨閣直學士致仕。所著有《尚書講義》行世。」

《楊簡傳》:簡門人錢時,丞相喬行簡知其賢,特薦之朝, 詔守臣以所著書來上,其書有《尚書演義》。

《張虙傳》:虙兼吳益王教授,改兼莊王府講《毛詩》終篇, 乞以所讀諸子改讀《尚書》。帝曰:「卿固以《詩》《書》成《麟趾》 之美也。」

《趙汝談傳》:「汝談字履常,淳熙進士,直學士院。天資絕 人,沉思高識,其論《書》,《堯》、舜二典宜合為一。禹功只施 於河、洛,《洪範》非箕子之作。要亦卓絕特立之見。」所著 有《書註》。

《趙善湘傳》。「善湘字清臣。慶元二年進士。歷觀文殿學 士。所著有《洪範統論》一卷。」

《馮去非傳》:「去非,都昌人。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著 《易書》等書。」

《儒林傳》:「田敏,鄒平人。敏雖篤於經學,亦好為穿鑿,所 校《九經》,頗以獨見自任,如改《尚書盤庚》『若網在綱』為 『若綱在綱』,重言『綱』字,如此之類甚眾,世頗非之。 程大昌字泰之。篤學,於古今事靡不考究,有《禹貢論》 行於世。」

林之奇字少穎,東萊呂祖謙嘗受學焉,有《書說》行於 世。

呂祖謙,字伯恭。祖謙之學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獻》之 傳。長從林之奇、汪應辰、胡憲游,既又友張栻、朱熹,講 索益精。書說行於世。

蔡元定字季通。所著書有《洪範解》。

子沉,字仲默,少從朱熹遊,熹晚欲著書,傳未及為,遂 以屬沉。《洪範》之數,學者久失其傳,元定獨心得之,未 及論著,曰:「成吾書者,沉也。受父師之託,沉潛反覆者 數十年,然後成書,發明先儒之所未及。」其於《洪範》數, 謂「體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數始於一奇,象成於二偶。 奇者數之所立,偶者,數之所以行。故二四而八,八卦」 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疇之數也。由是八八而又八八 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九而又九九之為六 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 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 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牽合傅會,自然之數 益晦焉。

何基,字子恭。基謂「以《洪範》參之《大學》《中庸》,有不約而 符者」,著《大傳發揮》。

王柏,字會之,金華人。嘗曰:「大禹得《洛書》而列九疇,箕 子得九疇而傳《洪範》,範圍之數,不期而暗合。《洪範》者, 經傳之宗祖乎?初一曰五行」以下六十五字為《洪範》 五,「皇極」以下六十四字為《皇極經》。此帝王相傳之大 訓,非箕子之言也。所著有《讀書記》《書疑》《書經章句》附 傳。

《文苑傳》:「趙鄰幾字亞之。嘗作《禹別九州賦》,凡萬餘言, 人多傳誦。」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七歲能誦書屬文,舉童 子及第,尤工篆籀。太宗即位,授國子監主簿,刊定歷 代字書,所定《古今尚書》并《釋文》,並行於世。

《聞見後錄》:「近年洛陽張氏發地得石十數,漢蔡伯喈 隸《尚書》《禮記》《論語》,各已壞缺,高宗饗國百年。」今《世本 肆》:「高宗饗國五十有九年,為異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