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召見便殿,以為宗正丞,遷少卿』。」

《遼史室昉傳》:「昉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乾亨初,監修國 史。統和元年,告老不許,進《尚書無逸篇》以諫,太后聞 而嘉獎。」

《宋史太祖本紀》:上晚好讀書,嘗讀二典,嘆曰:「堯舜之 罪,四凶止從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乎?」

《丁度傳》:度強力學問,好讀尚書,嘗擬為《書命》十餘篇。 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為大理評事。

《范純仁傳》:純仁同知諫院,奏言:「『王安石變祖宗法度, 掊克財利,民心不寧。《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願陛 下圖不見之怨』。神宗曰:『何謂不見之怨』?對曰:『杜牧所 謂『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納之,曰:『卿 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監戒者』。乃作《尚書 解》以進曰:『其言皆堯舜禹湯文武之事也。治天下無』」 以易此。願深究而力行之。

《謝諤傳》:「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為右諫議大夫兼 侍講,講《尚書》,言於上曰:『書,治道之本,故觀經者當以 書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說所學,得事君之道。諤 曰:『伊傅固然,非成湯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 《孫奭傳》:「奭字宗古,博川博平人。幼與諸生師里中王 徹,徹死,有從奭問經者,奭為解析微指,人人驚服,於 是門」人數百皆從奭,後徙居須城。《九經》及第,為莒縣 主簿,上書願試講說。遷大理評事,為國子監直講。太 宗幸國子監,召奭講書,至「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 攸聞。」帝曰:「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賢相如此耶?」因咨嗟 久之,賜五品服。嘗書《無逸圖》,因上之,帝施於講讀閣。 奉詔與邢昺、杜鎬考正《尚書》謬誤。

《王廣淵傳》:「廣淵為群牧三司戶部判官,帝從容謂曰: 『朕於《洪範》得高明沉潛之義,剛內以自強,柔外以應 物,人君之體,無出於是。卿為朕書之於欽明殿屏,以 備觀省,非特《開元無逸圖》也』。」加直龍圖閣。

《宗室魏悼王廷美傳》:「克繼善楷書,尤工篆隸。宗正薦 之,仁宗親臨試,及令臨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 《袁逢吉傳》:「四歲能誦《爾雅》《孝經》,七歲兼通《論語》《尚書》。 周太祖召見,發篇試之,賜束帛,以賞其精習。」

《王曙傳》:「曙著《周書音訓》十二卷。」

《吳育傳》:育從張載學,有薦之者,授崇文院校書、監察 御史裡行。神宗喻之曰:「《書》稱『朕堲,讒說殄行』,此朕任 御史之意也。」

《梅摰傳》:慶曆中,擢殿中侍御史。時數有災異,引《洪範》 上變戒曰:「王省惟歲。」謂王總群吏,如歲四時有不順, 則省其職。今日食於春,地震於夏,雨水於秋,一歲而 變及三時,此天意以陛下省職未至而丁寧告戒也。 有奏議四十餘篇。

《豐稷傳》:稷為殿中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以《洪範》為 元龜,以祖訓為寶鑑,則教化行,習俗美而中國安矣。」 歷國子祭酒。車駕幸太學,命講《書無逸》篇,賜四品服。 《王安石傳》: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 號曰新義。

《王雱傳》:「雱字元澤,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神宗數 留與語,受詔注《詩》《書》義。書成,遷龍圖閣學士。」

《鄧綰傳》:綰同知諫院,獻所著《洪範建極錫福論》。帝曰: 「洪範,天人自然之大法。朕方欲舉而措諸天下,矯革 眾弊,卿當堲淫明比德之人,規以助朕。」綰頓首曰:敢 不力行所學,以奉聖訓。

《范祖禹傳》:祖禹在邇英,守經據正,獻納尤多。嘗講《尚 書》,至「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語,拱手再誦,卻立云:願 陛下留聽。帝首肯再三乃退。

《蘇軾傳》:軾後居海南,作《書傳》。

《王巖叟傳》:巖叟以起居舍人侍邇英講,進讀寶訓。司 馬康講《洪範》至「乂用三德」,哲宗曰:「止此三德,為更有 德?」蓋哲宗自臨御,淵默不言,巖叟喜聞之,因欲諷諫, 退而上疏曰:「三者足以盡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 如耳。」

《孔武仲傳》:「武仲字常父,歷寶文閣待制。所著《詩》《書》《論 語》《金華講義》等共百餘卷。」

《龔原傳》:「原為司業時,請以王安石所撰《洪範傳》等書 刊板傳學者。故一時學校舉子之文,靡然從之,其敝 自原始。」

《陳師錫傳》:「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詔索祕閣圖畫。師 錫言:《六經》載道,諸子言理,歷代典籍,祖宗圖畫,天人 之蘊,性命之妙,治亂安危之機,善惡邪正之跡在焉。 望留意於此,以唐山水圖代《無逸》為監。」

《趙鼎傳》:鼎以宰相監修二史。上以御書尚書一帙賜 之,曰:「書所載君臣相戒飭之言,所以賜卿,欲共由斯 道。」鼎上疏謝。

《張浚傳》:「浚字德遠,歷尚書右僕射,《書》《詩》《禮》《春秋》各有 解。」

《朱弁傳》:「弁字少章,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有《書解》十 卷。」

《王居正傳》:「居正字剛中,揚州人。其學根據《六經》,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