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錫。湯武征伐皆稱天,引征《呂刑》亦托辭於天。《尚書》言 必稱天,此其常也。」癡愚之人,遂謂禹治水至洛,得龜 書,畀錫。詞人言之則可,而不可用於解經。孔子於《河 圖》《洛書》但言聖人則之,非天以此分送羲禹也。或謂 九疇中龜書該幾字,皆惑於「天錫禹」之說,不思《易》中 兼有《河圖》《洛書》,參伍錯綜即《洛書》。若專謂《易》為《河圖》, 《範》為《洛書》,真俗儒之言也。

《讀書雜抄》:「『惟厥攸居,政事惟醇』。呂氏曰:『居,止也』。呂氏 《讀詩記》曰:『菀柳居以凶矜』,即《角弓》所為『式居屢驕也。 傅說告高宗曰云云。自古聖賢之論治亂,每言夫居 焉』。」

務時敏,厥修乃來。呂氏曰:「人之為學,自朝至夕,出入 起居,夢覺動靜,無非天命之流行。《詩》曰:『維天之命,於 穆不已』。苟一時之不修,則天命已不流行。」又曰:「看來 之一字,有源源自生底意思。」

《顧命》曰:「思夫人自亂於威儀,爾無以釗冒貢於非幾。」 《呂氏書說》曰:「斯言也」,蓋成王平日至親至切之學,至 死始發其祕也。周公精微之傳,成王得之將終方以 示群臣。孔子精微之傳,曾子得之將終方以示孟敬 子。皆近在於威儀容貌顏色辭氣之際。然則周孔豈 惟同道,其用工之次第品目亦莫不同也。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是以有動作威儀之則,蓋莫非天命也。躁 輕縱緩,或踰其則,特人自亂之矣,其天秩本何嘗亂 哉?曰「思夫人自亂于威儀。」愬其語意之深長,可見其 觀之遠也。威儀失則,豈待形於事,見於行,然後當戒。 一俯一仰,毫釐有間,即非天命,已冒進於非之幾矣。 曰「爾無以釗冒貢于非幾」,味其告戒之嚴密,可見其 察之精也。有用力於聖學者,其可不請事斯語乎? 《洪範》六極云云,六曰弱。注:「尪劣也。」呂氏曰:弱何以與 六極之數?蓋弱者天下之大害,學者之大患。人之所 以不能為善,多是不能立志。為善主於剛柔,惡之原 主於弱。古注以惡為醜陋,弱為尪劣,愚。謂以上文「攸 好德」看,則惡乃善惡之惡,弱乃強弱之弱。如「三達尊」 之言「德」,「三樂」之言「不愧怍」,蓋有性焉,而不專委之命, 此有勉人為善之意。

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洪範》注止言箕好風,畢好雨。《月 令正義》乃謂:按鄭注《洪範》:中央土氣為風,東方木氣 為雨。箕屬東方木,木剋土,尚妃之所好,故箕星好風。 西方金氣為陰,剋東方木,木為妃。畢屬西方,尚妻之 所好,故好雨也。謂孟春行秋令,申氣乘寅,兩相衝破, 申來逆寅,寅為風,風之被逆,故為焱風;寅往破申,申 為雨,雨之被逆,故為暴雨,以五行相剋言。

《書》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呂東萊曰:「聖人之心,常不 足,常不已,雖到堯舜田地,猶有不足之意」云云,非謂 止欠一簣,做了便了,愈做愈有工夫。聖人之心,常有 一簣未盡,大抵王業則有成,聖人之心未嘗有成也。 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周有天下,積累艱難如此,武 王懋勉又如此,所以受天命而有天下。故汝康叔小 子,方得在此東土而為諸侯。此一段精神,全在「肆汝」 云云兩句。又如「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 基緒。」

《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又曰:「乃是委疾痛在爾身上, 以商民殃害汝,不可錯認作富貴之具。」

「《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又曰:「此用志不分之意。此心 既不去逸豫上留意,自然在民上做工夫。」

《周公》曰:「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穆 王曰:「俾我一日非終,惟終在人。」此二語可以自警,皆 言一日不可失之義。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與受戰于牧野云。王 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 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呂氏曰:「武王 伐紂,八百諸侯實從之,止云戎車三百兩,記其實。蓋 八百諸侯雖同伐紂,而牧野之陳受約束而與紂戰 者,西土之人獨當其危。」又曰:「武王臨陣時,不止誓西 土之眾。當時來歸武王者八百國,何止言庸、蜀、羌、髳、 微、盧、彭、濮人?此序事之法,舉遠知近」云云。予謂此序 首言「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至言至於商郊牧野 乃誓,而誓詞之首曰「逖矣西土之人」,竊疑此誓止是 西土之人,陳于商郊者,八百諸侯不在此誓。蓋庸、蜀 諸人介于西南接畛、岐、周者,諒亦在「三百兩」、三千人 之數也。

召敵讎不怠。微子力行無度。泰誓中祗保越怨不易。酒誥言敬 保其怨而不易也《武王》所謂「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 善,亦惟日不足。」為善為惡,同此功夫,看紂所謂「不怠 力行,祗保」可見。

《多方》:「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于 多享。又曰:「今至于爾辟,弗克以爾多方,享天之命。」 呂氏曰:「義民,知義之民也。周公慨歎桀,以爾《多方》 之義民,藹然輔世長民之具,混混同流,相隨覆亡,不 克永受眾多之服享,猶負米而飢,載泉而渴,深哀之 也。云云。殷先哲王,積累維持如此,今一旦至於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