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雖堯舜處此,詎能遽格其非心乎?億兆不堪其暴虐,

而解民倒懸,望亟雲霓。故獨夫授首,會朝清明,矧有 元聖仁人,一心一德,凡欲樹勳業于斯時者,猶可勉 也。若伊、周所處,則有未易著力者矣。何也?商、周皆創 造之初,基圖未固,一逄顛覆之君,一遇襁褓之主,縱 欲諉而置之,將誰諉耶?閱《太甲》篇,遷桐三年,卒聽師 保之訓。惟處置得宜,故君心速化,匪阿衡重寄,其孰 能之?周公則又不同。閱《金縢》篇,初武王不豫,請以身 代,此則由我不由人也。迨釁起三監,流言四布,朝野 靡不懷疑。既不得不避居東土,又不得不破斧東征, 雖罪人已殄,群疑莫解;鴟鴞大鳴,王心未釋,未聞有 一人為之暴白其心跡者。向使雷風不動,則狼跋東 山懼,西歸且無日已。是太甲之悟繫乎人,成王之悟 動以天,周公不尤難哉!彼傅說啟沃高宗,召公輔弼 成康,皆太平宰相事也。是故自《皋陶》《益稷謨》及《伊訓》 《說命》《旅獒》《無逸》諸篇,俱百代陳謨之軌範。要皆道德 淵邃,出之有本,而轉移化導難易,尤不可不細心以 體究之。苟讀其書,不論其世,知其人,不反求諸心身, 則亦「章句」已爾,何益之有?以上學書大旨

多識畜德,論世尚友,孔孟所不廢也。慨杞宋之無徵, 傷周籍之已去,故孔子刪《書》,斷自唐虞而下,特存什 一于千伯耳。典、謨、訓、誥、誓、命,諸體不同,同謂之《書》,總 五十八篇,一言以蔽之,不過敬天勤民爾已。何也?天 生民有欲,無主乃亂,固必立之君以治而教之,則大 君乃天地宗子也。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而命,不于常, 曷從而稽天命哉?天之視聽在民,則天心去留,一視 乎民而已矣。欲為君之肖子,敢不敬天而勤民哉?所 以堯舜禪受,非輕天下以授之匹夫也。典徽揆敘,地 平天成,載在《典謨》者莫詳焉。故揖讓一天命也,堯舜 何心也?讀《典》謨而三聖相授,一道可默會也。湯武革 命,非富天下而奪之君也。慰民雲霓,救民水火,載在 誓誥者莫詳焉。故征誅一天討也,湯武何心也?讀誓 誥而湯武之應天順人者,可默會也。且嗣君如啟與 太甲、成、康,輔相如益、稷、伊、傅、周、召,啟、沃弼承,明良際 會,班班可考,而苟有合乎斯道,雖《秦誓》亦採而錄之, 與子與賢、宗子家相之說,殆於虞、夏、商、周之書獨觀 其深矣。故敢以「敬天」勤民一語蔽四代之書也,非予 之臆說也。嘗讀《魯論》末篇,敘堯舜禹之授受,則記天 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數語; 敘湯武之征誅,則記「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數語。孔子敘書之意,茲可識矣。況敬天勤 民,原非二事,而一念兢業,常懷「匹夫勝予」之儆,其萬 世君相之法程乎。噫!天人之際,甚難言也。《皋陶謨》曰: 「天工人其代之箕子」《洪範》曰:「惟天陰騭下民。」所以發 明天人一致之理,尤極懇切。善降祥,不善降殃,又豈 徒為君相告耶?夫孔子上下二千年間,錄書止此篇 章,若甚簡矣,然言皆大經大法所昭垂也。故開卷必 先稽古,而學古有獲,學古入官,悉有明徵。信乎論世 多識,莫書若也。世儒號稱「稽古」,不求之書,而求之史 傳諸子百家,上無關于天命,下無補于民生,其于尚 友畜德何有哉!以上學書大旨總論

嘗謂《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孔子以大而贊 乾矣。讀《論語》「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唯 堯則之。」又以大而贊乎堯。然堯之所以則天者,雖中 心信之,猶未有所據也。及讀《堯典》,見其欽明之德,一 天德也;時雍之化,一天道也。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 辰,敬授人時,而其則天者,其欽天之謂乎!至咨四岳, 舉舜巽位,然後乃知堯之所以成,其則天之大,巍乎 煥乎,蕩蕩難名者,其在茲也。何也?「乾資萬物之始,坤 資萬物之生,惟乾能統天,惟坤乃順承乎天,故群分 類聚,品物咸亨,而致役乎坤一,無成代有終」者也。則 是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雖乾坤合德,而乾之所以大 者,以其有坤道之代終也。然則堯之所以大者,不以 舜乎?及讀《舜典》,見其重華協于帝者,固本之以元德 也。然詢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咨十有二牧,舉 禹作司空,棄為后稷,契為司徒,皋陶作士,垂工,益虞、 伯夷典禮,后夔典樂,龍作納言,以至流共工,放驩兜, 竄三苗,而殛鯀,皆舜之為也。所以九官十二牧,各任 厥職,時亮天工,奮庸「熙帝之載,而庶績咸熙」,雖舜亦 無為而治也已。堯之大不於此可想見耶?是故坎、離、 震巽、艮兌之流行,莫非乾坤之運用,而合德則一歸 之於坤。禹、益、皋、夔、稷、契之勵翼,莫非堯舜之允釐而 協帝則一歸之于舜。觀群聖際會一時,堯其乾乎,舜 其坤乎?九官之濟濟師師,其六子之迭運乎?乾始能 以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民固莫能名乎天。堯不 遍愛人而為天下,得人以廣其愛,民亦莫能名乎堯。 此天之所以大,而堯之大所以則天也。但大哉乾元, 至哉坤元,夫固天地之自相闔闢者,而堯舜明良相 遇,一皆法天之道也。湯之於虺、伊,武之於周、召,孰不 然哉?況堯之試舜,必曰「欽哉」,舜咨二十有二人,必曰 「欽哉。」所以昊天之欽若人,時之「敬授」,《三謨》之「祗承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