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即五行之各有徵而可自省也;「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即五行之禍福在人所自取也。可見「皇極」居中,固有 以握乎九疇之樞;五行在初,實有以統乎九疇之用。 是五行不言用,而天下萬世大經大法,雖欲越此以 為用焉,不可得矣。況箕子之所陳者,乃千古聖學之 傳,故建極在上,會歸在民。王道蕩蕩平平,本人人所 當率由,而天人貫通之理,亦人人所當會歸焉者。循 此則彝倫敘,悖此則彝倫斁矣,可不慎哉!至以此揆 之,《洛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 五居中。」于義本無所取,但其所同者五行「也。一六水, 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是水火木金土,在《洛 書》謂之「九數」,而天地萬物之數管是矣;在《洪範》謂之 「九疇」,而天地萬物之用管是矣。諸儒不知五行乃《洛 書》《洪範》自然孚起之妙,必欲以疇強合於數焉,何哉? 且《洛書》自一至九,其奇偶方位各有定在《洪範》自初 一至次九,不過九疇之綱耳。果何以見其初一五行、 三八政之類皆為奇,次二五事、四五紀之類皆為偶。 初一五行,方位當在下,次九五福六極,方位當在上, 八政當在左,五紀當在右。《洛書》之數九,而《洪範》何為 於初一即曰五行,次二乃曰五事,次三乃曰八政?其 數皆雜亂,不循其奇偶方位之敘也?雖曰「天乃錫禹 洪範九疇」,原未指為洛龜,何為即以《洪範》之九疇,配 《洛書》之九數,以其言列其位,且衍之八十一章焉。果 《洛書》也?果《洪範》也?止因其同一「九」字,而必欲一一同 之,又何怪其愈傳而愈訛耶?況禹既因《洛書》以敘疇 矣,或謂先天卦取則《洛書》,又有謂後天卦取則九疇, 果天已錫之伏羲,復錫之于禹,果伏羲已先禹而為 之《書》,禹乃後伏羲而為之疇。果禹先文王而敘之為 九.,文王後禹而列之為八,果禹先箕子而為之範,箕 子後禹而衍其說耶?諸說紛紛,皆劉歆之說誤之也。 要之道一而已矣。得其意,則殊塗而同歸。否則,道本 一而見則二,惡足以窺聖人之學?

五行在天,五事在人。天人一體,而人之用五事,即所 以用五行也。用一也,敬則皇極建,不敬則皇極不建, 而休徵咎徵隨之矣。使於五事之用,而五行配屬不 清,于何而用之,于何而驗之哉?嘗考諸古,反諸身,因 以詳究《洪範》之說焉。木貌,火言,土視,金聽,水思,此孔、 劉傳疏舊說。又增咎以眊,增罰以陰,信未然也。蘇允 明乃謂「木貌金言,火視水聽而土思」,子由又謂「土貌 金言,木視水聽而火思」,其信然乎?至《蔡傳》出而其說 始定。然天人之際,終有未易明者,必先明乎天地之 生成,斯人道可識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 地四生金,天五生土,雖其生理備具,而天地不合則 不成也。故地以五合一而水成,天以「五合二而火成, 地以五合三而木成,天以五合四而金成,地以五合 五而土成。此五行之所以生且成者,天地陰陽會合 而渾闢無窮者也。水生於天而行於地,故其性潤下, 於《易》象取水在天上,水行地中而浮游天地,皆水也。 火生於地而運於天,故其性炎上」,於《易》象取「明入地 中,火在天上,薰灼天」地,皆火也。《周易》首乾坤,終坎離, 既未濟,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又謂「雨以潤之,日以 暄之」是也。天三生木,所以木皆發榮向上,其性曲直, 資水以生,其位東方,而條達舒暢者,其出機也。地四 生金,所以金皆堅實沉下,其性從革,賴火以變,其位 西方,而嚴凝肅殺者,其入機也。天五地十,陰陽萃合 為土,萬物莫不資之以生成,而止曰「土爰稼穡」,特舉 人之養生最切者言之。而土乃天地之沖氣,是天地 開闢,莫先乎水。水濕生燥,火燥生潤,水滋木生,木為 火母;火爍金變,水為金子,燥濕融結,而土為水火木 金所附。五行生成變化,不可窮詰,其理則不可易也。 在人也有形即有貌,以貌屬木者,取其氣之生;以貌 屬土者,取其形之成。不知生成之原,在《易》曰:「男女搆 精,萬物化生。」《太極圖》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 凝,而人生焉。」有生之初,氣以水而聚,形以水而結。有 生之後,周身血氣之運,莫非水也。貌非人之水歟?甫 生之際即有聲,聲氣發露,神之昭也。天有震,以著其 陽之動;人有言,以宣其心之聲,觸之即發,出悖來違, 倏起倏滅,亦無定象。「爝火燎原,片言喪邦」,言非人之 火歟?諸家每以心腎為神氣之會者,亦以腎中之水 為精氣所由生,顏色之光澤,係乎腎水之周流,故腎 為形色之本,心固神明所舍,而心主乎舌,故聲音之 發,皆根於心也。木於時為春,其氣散,在人為魂,在目 為視,故以視屬木。金於時為秋,其氣收,在人為魄,在 耳為聽,故以聽屬金。《易》謂「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木外 榮,視外見,魂外游,類也。金內鑑,聽內受,魄內守,類也。 彼謂金有聲而屬諸言者,固未識內外出入之義,抑 知金以火而革,聽以言而變歟?土爰稼穡,屬之思者, 人賴五穀以養生,《內經》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 焉。」又曰:「在地為土,在臟為脾,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 傷脾」,脾為一身之統,思為五事之主也。非歟五行具 於人,即其運於天也明矣。其用之人也,又豈天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