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書經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一百三十卷

書經部紀事二

《晉書鄭沖傳》:「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也。博究儒術及 百家之言。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貴鄉公講《尚書》,沖 執經親授,與侍中鄭小同俱被賞賜。」

《裴秀傳》:「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帝受禪,以秀為司空。 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 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後世說者或彊牽引,漸以闇 昧,於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 事注列,作《禹貢地圖》十八篇奏之,藏於祕府。」

《庾峻傳》:「峻為博士時重《莊》《老》而輕經史。峻懼雅道陵 遲,乃潛心儒典。屬高貴鄉公幸太學,問《尚書》義於峻。 峻引師說發明經旨,申暢疑滯,對答詳悉,遷祕書丞。」 《孝友傳》:「許孜字季義,東海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 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 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

《儒林傳》:「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好學,千里追師, 所在惟晝夜讀誦,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氏 《易》、馬氏《尚書》。」

《文苑傳》:「李充字弘度,注《尚書》及《周易旨》六篇。」

《南齊書高逸傳》:「沈驎士,字雲禎,元嘉末,文帝令尚書 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尚 之謂子偃曰:『山東故有奇士也。少時,驎士稱疾歸鄉, 更不與人物通。隱居教授,從學數十百人。注《易經》《禮 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服》《老子》要略數十卷』。」 《高逸傳》:「徐伯珍,字文楚,究尋經學,吳郡顧歡擿出《尚 書》滯」義,伯珍訓答,甚有條理,儒者宗之。

《梁書柳惲傳》:「『少子偃,字彥游,年十二引見,詔問:讀何 書』?對曰:『《尚書》』。又曰:『有何美句』?對曰:『德惟善政,政在養 民』。眾咸異之。」

《江蒨傳》:「蒨字彥標,幼聰警,讀書過目,便能諷誦。選為 國子生,通尚書,舉高第。」

《劉顯傳》:「顯字嗣芳,沛國相人也。天監初,舉秀才。解褐 中軍臨川王行參軍,俄署法曹。好學博涉多通。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顯 云:是《古文尚書》所刪逸篇。昉檢《周書》,果如其說,昉因 大相賞異。」

《儒林傳》:「孔子袪,會稽山陰人。少孤貧好學,耕耘樵採, 常懷書自隨,投閒則誦讀,勤苦自勵,遂通經術,尤明 古文《尚書》。初為長沙嗣王侍郎,兼國子助教。講《尚書》 四十遍,聽者常數百人。著《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 三十卷。」

《陳書儒林傳》:「張譏字直言,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 議參軍,東宮學士,尋遷國子博士,學士如故,著《尚書 義》十五卷。」

《文學傳》:「杜之偉字子大,幼精敏,有逸才,七歲受《尚書》, 十五遍觀文史,時輩稱其早成。」

《魏書賀狄干傳》:「狄干在長安幽閉,因習讀書史,通《論 語》《尚書》諸經,舉止風流,有似儒者。」

《劉芳傳》芳經傳多通,高祖尤器重之,撰王肅所注《尚 書音》一卷。

《祖瑩傳》:「年八歲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士。時中書博 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 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 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還取,乃置禮於前,誦《尚 書》三篇,不遺一字。講罷,孝怡異之,向博士說,舉學盡 驚。後高祖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并陳大義,帝嗟」 賞之。瑩出後,高祖戲謂盧昶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 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對曰:「當是才為世生。」以才 名拜太學博士。

《儒林傳》:孫惠蔚年十五,麤通《詩》《書》及《孝經》《論語》。 徐遵明年十七,隨鄉人毛靈和等詣山東求學。至上 黨,乃師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一年,便辭聰詣 燕趙,師事張吾貴。吾貴門徒甚盛,遵明伏膺數月,乃 私謂其友人曰:「張生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說,不 愜吾心,請更從師。」遂與平原田猛略就范陽孫買德 受業。一年,復欲去之。猛略謂遵明曰:「君年少從師,每 不終業,千里負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終恐無成。」 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師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 心曰:「正在於此。」乃詣平原唐遷納之,居於蠶舍,讀《孝 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凡六年不出門院,時彈箏吹 笛,以自娛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