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乃《三百篇》之旨,一夫障之,千有餘歲不明於天下。 昔王輔嗣氣象之說亂《易》,范甯斥之,為罪深於桀、紂。 毛氏之罪,豈在輔嗣下。朱子闢之,厥功偉矣。故翼朱 者,翼《經》也。

高承埏五十家詩義裁中十二卷

【按承埏自序】孔氏之門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夫子許其可與言詩者子貢子夏兩賢而已子貢詩傳出於近人偽撰惟子夏之序授高行子傳至大小毛公

以及衛宏,宏學於謝曼卿者也。論其世,數百年矣;考 其人,十有一傳矣;而說者謂《序》出於宏,然則曼卿以 前授之於師者皆無《序》乎理之所必無也。明道程子 謂《詩》學必於《大序》中求,又謂「國史得《詩》,必載其事,然 後其義可知。」伊川則云:「《大序》非聖人不能作。」其篤信 《詩序》若是。自雪山王氏、夾漈鄭氏乃廢《序》言《詩》,朱子 用之,作《集傳》,以鄭聲淫為鄭詩淫也,於是鄭詩出於 淫奔者最多,且以鄭、衛之音並舉而推及於《邶》,《鄘》、衛 而《王風》,而齊、陳諸國靡不有淫奔之詩。數傳而魯齋 王氏遂欲刪去其三十二篇,是以孔子刪《詩》為未盡 善矣,毋乃賢知之過與?予家世治《詩》,曾王父以詩舉 隆慶丁卯鄉試,先子旋以詩舉萬曆朝鄉、會試,弇鄙 如予,亦以詩義入。彀。然墨守者,《集傳》一編而已。自避 兵竹林里,故家遺書經亂散失,亟割饘粥之產以購 之,稍稍裒集,言《詩》者得五十家。大約淳熙以前,無舍 《序》言《詩》者。淳熙而後,遵《集傳》,廢《序》者十之九矣。孔子 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序》所云「發乎情,止 乎禮義」者,無邪之說也,本乎孔子者也。孟子曰「以意 逆志」,是為得之。《集傳》去《序》言《詩》,求詩人之志於千載 之上。「以意逆志」之說也,本乎孟子者也。吾因二者而 裁其中焉。於《國風》《淫奔》諸詩仍存舊序,其餘則以朱 子為歸,而五十家之義附之,非敢異於諸子也。竊取 者二。程子之言,亦孔子之詩教然爾。

萬時華詩經偶箋 卷

【按時華自序】予家世業詩閒居偶有所見隨手識之義類不能深也跧伏既久忽復成書題之曰偶箋詩之精微與他經異或近之而遠或淺之而深或隱之

「而顯。或笑而歎,或反而正。」今之君子,因經有傳,而逐 傳者遺經因傳而生訓詁,而集訓詁者迷傳,塾師講 堂,轉轉訛謬。夫古人之唱嘆淫泆,神境超忽,而必欲 固執其字句以為綱,強疏其支泒以為斷,千年《風》《雅》, 幾為迂拙腐陋之書。嗟乎,其鄙甚矣。孟子之論說《詩》, 以意逆志。夫千載之上,千載之下,何從逆之?大都古 人妙理相遭,無故之中,作詩者之志,與讀詩者之意, 偶或遇之若是,予雖不能得其精微,豈莊周所謂「旦 暮遇之」者耶?

張星茂詩采八卷

【按潘晉臺序】言詩者亡慮千家率以小序為祖毛說為宗夫祖小序者以序為出卜商手蓋自沈重之言始也然漢世文字未有引詩序者惟黃初四年有曹

「共公遠君子近小人」之語,蓋魏後於《漢序》至是而始 行也。予嘗反覆《小序》,再四繹之,凡《左傳》《國語》所嘗登 載,則深切明著,歷歷如見。苟二書所不言,則古書又 無明證,則未有能明指其人其事也。如《白華》,則古書 以為孝子潔白;《華黍》則以為時和歲豐宜黍稷;《由庚》 則以為萬物各由其道;《崇丘》則以為萬物得極其高 大,《三百篇》之詩並未嘗以「命篇」二字取義。序詩者何 以知其然?宗毛氏者,以毛氏與《孟子》說詩多合也。毛 氏以《召南》為文、武之詩,故不得不以平王為平正之 王;以《周頌》為成王時作,故不得不以成王為成此王 功;殊不知詩中之類甚多,《召南》有康王以後之詩,有 平王以後之詩,不特文、武時也;《甘棠》《行露》之詩,召公 既歿之後,在康王世也。「何彼穠矣」,作於平王之後,亦 猶是也。《大明》之「維此文王」,《思齊》之文王之母,《皇矣》之 「比於文王」,《靈臺》之「王在靈沼」,《綿》之「文王蹶厥生」,皆後 世詩人追詠之詞,何嘗作於文王之世?《周頌》之美成 王,亦猶是也。毛氏解詩之失,孰有大於此者?若夫考 亭一意排斥,《小序》不用。然程伊川有云:「《詩》《小序》是當 時國史作,如不作,則孔子亦不能知。」斯言未必信乎? 故《六經》皆有義,《詩》獨無義;非無義也,義在樂也;《六經》 皆宜解,《詩》獨不宜解;非不宜解也,解在史也。今吾友 宅修之為《詩》,采,或軋逢《小序》,或進退《毛解》,或上下《考 亭》,或取齊、魯、韓佚說,或傅會列國諸大夫賦詩本 旨而參以律呂,廣以五雅百家,察以五方人物風土 山川遺跡,悉以九州噢咻,需於聲音氣息,予又安得 贅一詞哉?子貢見師乙而問焉,曰:「如賜何歌也?」此求 義於樂之說也。馬端臨曰:「其人可考,其意可尋者,夫 子錄焉;其人不可考,其意不可尋者,夫子刪焉。」此求 解於史之說也。古大師先得乎刪之意,而後能采,吾 夫子盡悉乎采之意而後能刪。今宅修操《孟子論世》 之旨,以求合於夫子之刪,水乳矣;即因以求合於大 師之采,亦水乳矣;即更而敷之於《小序》《毛詩》《考亭》,亦 水乳矣。故采《詩》者,不失其所以為采詩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