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1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禮記註疏

《王制》

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陳詩》謂「采其詩而觀之。」 大師是掌樂之官,各陳其國風之詩,以觀其政令之善惡。若政善,詩辭亦善;政惡,則詩詞亦惡。觀其詩,則知君政善惡。故《天保詩》云:「民之質矣,日用飲食。」是其政和。若其政惡,則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是也。

《內則》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

《陳皓集說》:「詩,樂歌之篇章也。」

《學記》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疑三官其始也。

宵之言小也。肄,習也,習《小雅》之三,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此皆君臣宴樂相勞苦之詩,為始學者習之,所以勸之以官,且取上下相和厚。 當祭菜之時,使歌《小雅》,習其三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取其上下之官,勸其始學之人,使上下順序也,故云「官其始也」,亦謂以官勸其始也。 正義按《鄉飲酒禮》《燕禮》皆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又襄四年,穆叔如晉歌《小雅》三篇,故知《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也。云「為始學者習之,所以勸之以官」者,《小雅》三篇,皆君臣燕樂及相勞苦,令為學者歌之,欲使學者得為官,與君臣相燕樂,各自勸勵,故云「所以勸之以官」也。此云「勸之以始」者,謂學者始來入學,故云始入學習「之也。」

不學博依,不能安詩。

博依廣譬喻也。依或為衣。 依,謂依倚也,謂依倚譬喻也。若欲學《詩》,先依倚廣譬博喻。若不學《廣譬》、博喻,則不能安善其詩,以《詩》譬喻故也。

《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觀其風俗,則知其所以教。 言人君以《六經》之道,各隨其民教之,民從上教,各從《六經》之性,觀民風俗,則知其教,故云「其教可知」也。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溫謂顏色溫潤,「柔」謂性情和柔。《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故《詩》之失愚。

「失」,謂不能節其教者也。《詩》敦厚近愚。 《詩》主敦厚,若不節制,則失在於愚。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言深》者,「既能以教,又防其失。」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此一經以《詩》化民,雖用敦厚,能以義節之。欲使民雖敦厚,不至於愚,則是在上深達於《詩》之義理,能以《詩》教民也,故云「深於詩者也。」

《射義》

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 《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 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 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 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 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 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德也。」

《騶虞》《采蘋》,《采蘩》,今詩篇名,《貍首》,逸下云「曾孫侯氏」是也。《樂官備》者,謂《騶虞》曰:「臺發五豝」,喻得賢者多也。「于嗟乎《騶虞》,嘆仁人也。」「樂會時」者,謂《貍首》曰:「小大莫處,御於君所。」「樂循法」者,謂《采蘋》曰「于以采蘋,南澗之濱。」循澗以采蘋,喻循法度以成君事也。「樂不失職」者,謂《采蘩》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正義案《詩義》云:「君射一發,則驅五豝獸,以軍戰之禮,待禽獸之命,不忍特驅其一。」此云「喻得賢者多」,則以豝喻賢也。謂一發而得五豝,猶若君一求而得五賢。與《詩》文異者,斷章為義云「于嗟乎《騶虞》,嘆仁人也」,與《詩》義同也。以《騶虞》不食生物,故云「于嗟嘆其仁人。」《騶虞》既為天子樂章,而《儀禮鄉射》用之者,鄭註《鄉射》云:「此天子之射節也,而用之者,方有樂賢之志,取其宜也。《曾孫之詩》謂之《貍首》」者,《貍首》,篇名。《曾孫》者,其章頭也。《儀禮大射》:「奏《貍首》,間若一。」鄭注云:「貍之言不來也。其詩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故謂之《貍首》也。」 陳注節者,歌詩以為發矢之節度也。一終為一節。《周禮射人》云:「《騶虞》九節,《貍首》七節,《采蘋》《采蘩》皆五節。」尊卑之節,雖多少不同,而四節以盡乘矢則同。如《騶虞》九節,則先歌五節以聽;餘四節則發四矢也。七節者,三節先以聽;五節者,一節先以聽也。四詩唯《貍首》亡。騶廄、官虞,山澤之官,此二職皆不乏人,則官備可知。呂氏曰:「彼茁者葭,則草木遂其生矣。一發五豝,則鳥獸蕃殖矣。吁嗟乎,《騶虞》者,所以歸功於二官也。」「天子之射,以是為節」者,言天子繼天,當推天地好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