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室也。二牧、三監、九宗、五正,相與同心僇力黜其不 衷,疆以周索,雖匪風下泉之弱也,苟有是志,猶足以 維持人心,況鉅人价藩,實翰王略,予懼不得與於執 事,其何敢辭。錢公名文子,字文季,永嘉人。早以明經 厲志,有聲庠序,仕至宗正少卿。學術行誼,為士人宗 仰云。

按喬行簡序詩者人心之所存有感而後發者也故國風雅頌莫非憂樂怨慕之所形見言詩者必自夫治道之隆替詩人之性情而索之斯足以得其意而

達其微;泥諸儒雜出之說,而無優柔自求之功,則其 義隱矣。《小序》之於《詩》,其說固未必皆不然也。前輩之 傳《詩》,乃有削去而不存者。今白石先生之《詩傳》,亦獨 有取於篇首之一言,豈非前後講師各出己見,間不 免於自相背戾,而適以紊亂詩人之意乎?士方入小 學時,《詩》之與《序》混然於句讀誦習之初,彼固視之皆 《經》也。迨夫稍通大義,《序》之說或主於內,且將牽合《詩》 意以就之,此其為《詩》之病痼矣。志於傳授解惑者,苟 不為之拔其根本而去其所先入,安能使之以《詩》求 《詩》而自有所得哉!此殆黜異尊經之意,故雖若失之 《易》,而不暇問也。至於他所發明,如世變之自興而趨 廢,人情之懷舊而愴新,或致愛於君而引咎於己,或 委順於天而無惡於人者,先生尤致意,然亦不過一 章之中,釋以數語,一篇之後,贊以數辭,而所謂「發乎 情、止乎禮義」者,固已為之。煥然善逆詩人之志者,豈 必待辭費哉?行簡昔嘗從先生游,聽言論,如引岷江, 下三峽,滔滔乎其無涯也。今是書乃謹嚴簡要如此, 則知先生之學,自博而之約,歲殊而月異矣。同門湯 尹程嘗為余述先生病革時言曰:「吾於《詩傳》尚多,欲 有所更定。又以見其用功之不已,所詣之益深也。」先 生姓錢氏,諱文子,字文季,永嘉人。入太學,以兩優解 褐,仕至宗正少卿。乾淳諸老之後,巋然後學,宗師白 石,其徒號之也。沒今二十餘年。司馬文正公之孫述, 自尚書郎出守永嘉,行簡知先生有是書而未廣也, 又知郡太守之賢,可屬以此,乃訪求於湯尹程之姪 時大,俾偕詁釋刻諸郡齋云。紹定六年六月朔。

段昌武叢桂毛詩集解三十卷

按陸元輔序宋廬陵段昌武子武輯首載學詩總說分作詩之理寓詩之樂讀詩之法次載論詩總說分詩之世詩之次詩之序詩之體詩之脈餘三十卷分

《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頌》《魯頌》《商頌》。引先儒之說,依 《詩》之章次解之,而間附以己意,大抵如東萊《讀詩記》 例而較明暢。前後無序、跋,但有其從子維清請給據 狀。段氏有叢桂堂,故取以名。焦弱侯《經籍志》、朱西亭 《授經圖》皆載此書,而焦氏以「段昌武」為「段文昌」,朱氏 又倒其名為「段武昌」,俱似未見此書者。予所見北平 孫氏抄本,孫侍郎耳伯知祥符縣事時所抄。聞西亭 晚得宋刻,今沒於洪流矣。

按段維清題跋先叔朝奉昌武以詩經兩魁秋貢累舉而擢第春官印山羅使君瀛嘗遣其子姪來學先叔以毛詩口講指畫筆以成編本之東萊詩說參以

《晦庵詩傳》以近世諸儒一話一言苟足發明,率以錄 焉,名曰《叢桂毛詩集解》。

嚴粲詩輯三十六卷

按粲自序二兒初為周南召南受東萊義誦之不能習余為輯諸家說句析其訓章括其旨使之瞭然易見既而友朋訓其子若弟者競傳寫之困於筆劄胥

命鋟之木,此書便童習耳。《詩》之興幾千年於此矣,古 今性情一也。人能會孟氏說《詩》之法,涵泳《三百篇》之 性情,則悠然見詩人言外之趣。毛鄭以下,且束之高 閣,此書覆瓿可也。

按粲條例集諸家之說為《詩輯》。舊說已善者,不必求 異;有所未安,乃參以己說。要在以意逆志,優而柔之, 以求吟詠之情性而已。字訓句義,插注經文之下,以 著所從。乃錯綜新舊說以為章指,順經文而點掇之, 使詩人紆徐涵泳之趣,一見可了,以便家之童習爾。

按林希逸序六經皆厄於傳疏詩為甚我朝歐蘇王劉諸鉅儒雖擺落毛鄭舊說爭出新意而得失互有之東萊呂氏始集百家所長極意條理頗見詩人趣

味,然疏缺渙散,要未為全書。蓋《詩》之於學,自為一宗, 筆意蹊徑,或不可尋逐,非若他經。然。其流為《騷》為《選》, 為唐古律,而吾聖人所謂「可以興觀群怨」,《孟子》所謂 「以意逆志」者,悉付之明經家。艾軒林先生嘗曰:「鄭氏 以《三禮》之學箋傳古詩,難與論言外之旨矣。」艾軒終 身不著書,遺言間得於前一輩鄉長老,客游二十年, 未有印此語者。華谷嚴君坦叔早有詩名江湖間。甲 辰,余抵京,以同舍生見,時出《詩輯》語我,其說大抵與 艾老合。且曰:「我用力於此有年,非敢有以臆決摭諸 家而求其是,要以發昔人優柔溫厚之意而已。」余既 竦然起敬,遂就求全書而讀之,乃知其鉤貫根葉,疏 析條緒,或會其旨於數章,或發其微「於一字出入,窮 其機綜,排布截其幅尺,辭錯而理,意曲而通,逆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