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梅與柟異,亦非茂木。蓋毛、鄭北人,不識梅耳。若《上林

賦》所引「江籬蘼蕪」、「揭車蘘荷、蓀若薠芧」之類,自是侈 辭過實,與所謂八川東注太湖者等也。

《前漢書儒林傳》敘詩云:「漢興,申公作《魯詩》,后蒼作《齊 詩》,韓嬰作《韓詩》。」又云:「申公為《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 生皆為之傳。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 已,魯最為近之。嬰為文帝博士,景帝時常山太傅。推詩人之意, 作《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歸

一也。武帝時與董仲舒論於上前,精悍分明,仲舒不 能難。其後,韓氏有王吉食子公長孫順之學。《藝文志》: 「韓家《詩經》二十八卷,《韓故》三十六卷,《內傳》四卷,《外傳》 六卷,《韓說》四十一卷,今惟存《外傳》十卷。慶曆中,將作 監主簿李用章序之,命工刊刻於杭」,其末又題云:「蒙 文相公改正三千餘字。」予家有其書讀首卷第二章 曰:孔子南適楚,至於阿谷,有處子佩瑱而浣者。孔子 曰:「彼婦人其可與言矣乎?」抽觴以授子貢曰:「善為之 辭。」子貢曰:「吾將南之楚,逢天暑,願乞一飲,以表我心。」 婦人對曰:「阿谷之水,流而趨海,欲飲何問婦人乎?」受 子貢觴,迎流而挹之,置之沙上,曰:「禮固不親授。」孔子 抽琴去其軫,子貢往,請調其音。婦人曰:「吾五音不知, 安能調琴?」孔子抽絺綌五兩以授子貢。子貢曰:「吾不 敢以當子身,敢置之水浦。」婦人曰:「子年甚少,何敢受 子?子不早去,今竊有狂夫守之者矣。《詩》曰:『南有喬木, 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觀此章乃 謂孔子見處女而教子貢以微辭三挑之,以是說詩, 可乎?其謬戾甚矣,他亦無足言。王食子河內人長孫順淄川人 《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詩,毛公為《詩詁訓 傳》,各置其名,述其義而亡其辭。《鄉飲酒》《燕禮》云:「笙入 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奏《南陔》《白華》《華黍》。乃間歌《魚麗》, 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乃 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蘋》《采蘩切》。詳 文意,所謂歌者,有其辭所以可歌,如《魚麗》《嘉魚》《關雎》 以下是也。亡其辭者不可歌,故以笙吹之,《南陔》至於 《由儀》是也。有其義者,謂孝子相戒以養,萬物得由其 道之義;亡其辭者,元未嘗有辭也。鄭康成以為及秦 之世而亡之,又引《燕禮》「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為比,謂 《新宮》之詩亦亡。按《左傳》宋公享叔孫昭子,賦《新宮》。杜 注為逸詩,則亦有辭,非諸篇比也。陸德明《音義》云:「此 六篇蓋武王之詩,周公制禮,用為樂章,吹笙以播其 曲。孔子刪定在三百十一篇內,及秦而亡。」蓋祖鄭說 耳。且《古詩》經刪及逸不存者多矣,何獨列此六名於 《大序》中乎?束晳《補亡》,六篇不作可也。《左傳》:「叔孫豹如 晉,晉侯享之,金奏《肆夏》《韶夏》《納夏》,工歌《文王》《大明》《綿》 《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夏》者,樂曲名,擊鐘而奏,亦以 樂曲無辭,故以金奏。若《六詩》,則工歌之矣,尤可證也。 《容齋三筆詩序》不知何人所作,或是或非,前人論之 多矣。唯《小星》一篇顯為可議。《大序》云「惠及下也,而繼 之曰夫人。惠及賤妾,進御於君。」故毛、鄭從而為之辭, 而鄭箋為甚。其釋「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兩句,謂「諸妾 肅肅」然而行,或早或夜,在於君所,以次序進御。又云 「裯者,床帳也,謂諸妾夜行,抱被與床帳待進御。」且諸 侯有一國,其宮中嬪妾雖云至下,固非閭閻賤微之 比,何至於抱衾而行,況於床帳,勢非一己之力所能 致者,其說可謂陋矣。此詩本是詠使者遠適,夙夜征 行,不敢慢君命之意,與《殷其雷》之指同。

《容齋四筆》:《關雎》為《國風》首,毛氏列之於三百篇之前。 《大序》云:「『后妃之德也』。而《魯詩》云:『后夫人《雞鳴》佩玉去 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歎而傷之。」《後漢·皇后紀 序》:「康王晏朝,《關雎》作諷。」蓋用此也。顯宗永平八年詔 云:「昔應門失守,《關睢》刺世。」註引《春秋說題辭》曰:「人主 不正,應門失守,故歌《關睢》以感之。」宋均云:「應門,聽政 之處也。言不以政事為務,則有宣淫之心。《關雎》樂而 不淫,思得賢人與之共化,修應門之政者也。」薛氏《韓 詩章句》曰:「詩人言睢鳩正潔敬匹,以聲相求,隱蔽于 無人之處。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宮,后妃御見有度,應 門擊柝,鼓人上堂,退反燕處,體安志明。今時大人內 傾于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之說『淑女正容儀以 刺時』」,三說不同如此。《黍離》之詩列于王國風之首,周 大夫所作也,而《齊詩》以為衛宣公之子壽,閔其兄伋 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此說尤為可 議。

《容齋五筆》《毛詩》所用語助之字以為句絕者。「若之乎」、 「焉也者」、「云矣爾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他如「只且忌 止」、「思而何斯旃其」之類,後所罕用。「只」字,如「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且」字如「椒聊且遠條」「且」「狂童之狂也」,「且既 亟」「只」「且」「忌」字,如「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止」字,如「齊子歸 止」,「曷」又「懷止」、「女心傷止」;「思」字如「不可求思」,「爾羊來思」, 「今我來思」,「而」字如「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何」 字如「如此良人何如此」「粲者何」「斯」字如「恩斯勤斯」,「鬻 子之閔斯」,「彼何人斯」,「旃」字如「舍旃」,「舍旃」其字音基,如 「夜如何」「其子曰何」其皆是也。忌唯見于鄭詩,而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