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言語太甚,以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後 來子細看一兩篇,因質之《史記》《國語》,然後知《詩序》之 果不足信。因是看《行葦》《賓之初筵》抑數篇《序》與《詩》全 不相似。以此看其他《詩序》,其不足信者煞多。以此知 人不可亂,說話便都被人看破了。詩人假物興辭,大 率將上句引下句,如《行葦》「勿踐履,戚戚兄弟,莫遠具 爾」,《行葦》是比,「兄弟」「勿」字乃興「莫」字。此詩自是飲酒會 賓之意。序者卻牽合作周家忠厚之詩,遂以《行葦》為 仁,及草木如云,「酌以大斗,以祈黃耇」,亦是歡合之時 祝壽之意。序者遂以為養老乞言,豈知「祈」字本只是 祝頌其高壽,無乞言意也。抑詩中間「煞有好語,亦非 刺厲王。如『於乎小子』,豈是以此指其君?兼厲王是暴 虐大惡之主,詩人不應不述其事實,只說『謹言節語。 況厲王無道,謗訕者必不容武公,如何恁地指斥』?」曰: 「『《小子》』,《國語》以為武公自警之詩,卻是可信。大率古人 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 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只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 美刺說,將詩人意思盡穿鑿壞了。且如今人見人纔 做事,便作一詩歌美之,或譏刺之,是甚麼道理如此? 一似里巷無知之人,胡亂稱頌諛說,把持放鵰,何以 見先王之澤,何以為性情之正!詩中數處,皆應答之 詩。如《天保》、乃與《鹿鳴》為唱,答《行葦》;與《既醉》為唱,答《蟋 蟀》;與《山有樞》為唱答。唐自是晉未改號時國名,自序 者以為刺僖公,便牽合謂此晉也,而謂之唐,乃有堯 之遺風本意,豈因此而謂之唐?是皆鑿說。但《唐風》自 是尚有勤儉之意,作詩者是一箇不敢放懷底人,說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便又說「無已太康,職思其居」,到 《山有樞》是答者,便謂「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宛其死矣, 他人是愉」;「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這是答他不能享些快活,徒恁地苦澀。《詩序》亦有一 二有憑據,如《清人》《碩人》《載馳》諸詩是也。《昊天有成命》 中說成王不敢康。成王只是成王,何須牽合作成王 業之王!《自序》者恁地附會,便謂周公「作此以告成功。」 他既作「周公告成功」,便將「成王」字穿鑿說了。又幾曾 是郊祀天地,被序者如此說,後來遂生一場事端,有 南北郊之事。此詩自說「昊天有成命」,又不曾說著地, 如何說道祭天地之詩?設使合祭,亦須幾句說及后 土。如漢諸郊祀詩,祭某神便說某事;若用以祭地,不 應只說天,不說地。《東萊詩記》卻編得子細,只是大本 已失了,更說甚麼!向嘗與之論此,如「清人《載馳》一二 《詩》可信。渠卻云:『安得許多文字證據』?」某云:「無證而可 疑者,只當闕之,不可據《序》作證。」渠又云:「只此《序》便是 證。」某因云:「『今人不以《詩》說《詩》,卻以《序》解《詩》,是以委曲 牽合,必欲如序者之意,寧失詩人之本意,不恤也』。此 是序者大害處。」

問:「《詩傳》多不解《詩序》,何也?」曰:「某自二十歲時,讀《詩》便 覺《小序》無意義。及去了《小序》,只翫味《詩》詞,卻又覺得 道理貫徹。當初亦嘗質問諸鄉先生,皆云《序》不可廢, 而某之疑終不能釋。後到三十歲,斷然知《小序》之出 於漢儒所作,其為謬戾有不可勝言。東萊不合只因 《序》講解,便有許多牽強處。某嘗與言之,終不肯信。《讀 詩記》中雖多說《序》,然亦有說不行處,亦廢之。某因作 《詩傳》,遂成《詩序辨說》一冊,其他謬戾,辨之頗詳。」 問:「先生說《詩》,率皆葉韻,得非詩本樂章,播諸聲詩,自 然葉韻,方諧律呂,其音節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 古人文章,亦多是葉韻。」因舉《王制》及《老子》葉韻處數 段。又曰:「《周頌》多不葉韻,疑自有和底篇『相葉。『《清廟》之 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歎」,歎即和聲也。

詩之音韻是自然如此,這箇與天通。古人音韻寬,後 人分得密,後隔開了。《離騷》注中發兩箇例在前:「朕皇 考曰伯庸」,「庚寅吾以降。」又重之以「修能。」「紉秋蘭 以為佩。」後人不曉,卻謂只此兩韻如此。某有《楚詞葉 韻》,作子厚名字,刻在漳州。

或問:吳氏《葉韻》何據?曰:「他皆有據。泉州有其書,每一 字多者引十餘證,少者亦兩三證。他說元初更多,後 刪去,姑存此耳。然猶有未盡。」因言:「『《商頌》『天命降監,下 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吳氏云:『嚴』字恐是『莊』字, 漢人避諱,改作『嚴』字』。某後來因讀《楚辭天問》,見『嚴』字 都押入『剛』字、『方』字去,又此間鄉音『嚴』作『戶剛反』,乃知 『嚴』」字自與「遑」字葉。然吳氏豈不曾看《楚辭》,想是偶然 失之。又如「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 戎」,吳氏復疑「侮」當作「蒙」,以葉「戎」字。某卻疑古人訓「戎」 為「汝」,如以佐戎辟戎,雖小子則「戎」、「汝」音或通。後來讀 《常武》詩有云:「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 戎」,則與「汝」葉明矣。

器之問詩。曰:「古人情意溫厚寬和,道得言語自恁地 好。當時葉韻,只是要便于諷詠而已。到得後來,一向 于字韻上嚴切,卻無意思。漢不如周,魏晉不如漢,唐 不如魏晉,本朝又不如唐。如元微之、劉禹錫之徒,和 詩猶自有韻相重密。本朝和詩,便定不要一字相同, 不知卻愈壞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