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眾最盛。及魯許生、免,中徐公皆守學,教授韋賢治《詩》 事博士。大江公及許生又治《禮》,至丞相。傳子元成,以 淮陽中尉論石渠,後亦至丞相。元成及兄子賞以《詩》 授哀帝,至大司馬、車騎將軍,自有傳。由是《魯詩》有韋 氏學。

王式,字翁思,東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許生。式 為昌邑王師。昭帝崩,昌邑王嗣位,以行淫亂廢。昌邑 群臣皆下獄誅,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以數諫減 死論。式繫獄當死,治事使者責問曰:「師何以亡諫書?」 式對曰:「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 之篇,未嘗不為王反復誦之也。至於危亡失道之君, 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 亡。」《諫書》使者以聞,亦得減死論。歸家不教授。山陽張 長安幼君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沛褚少孫亦來事 式,問《經》數篇。式謝曰:「聞之於師,具是矣。」自潤色之,不 肯復授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張生論《石渠》,至淮 陽中尉;唐生楚太傅。由是《魯詩》有張、唐、褚氏之學。張 生兄子遊卿為諫大夫,以《詩》授元帝,其門人瑯琊王 扶為泗水中尉,陳留許晏為博士,由是張家有許氏 學。初,薛廣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論《石渠》授龔舍。廣德 至御史大夫,舍泰山太守,皆有傳。

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諸齊以《詩》顯貴, 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侯始昌最明,自有傳。 后蒼字近君,東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始昌通五經, 蒼亦通《詩》《禮》,為博士,至少府。授翼奉、蕭望之、匡衡,奉 為諫大夫。望之,前將軍,衡丞相,皆有傳。衡授琅琊師 丹、伏理斿君、潁川蒲昌君都君。都為詹事,理高密太 傅,家世傳業丹,大司空自有傳。由是《齊詩》有翼、匡、師、 伏之學。滿昌授九江張邯、琅邪皮容,皆至大官,徒眾 尤盛。

韓嬰,燕人也。孝文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嬰 推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 殊,然歸一也。淮南賁生受之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 韓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為之傳。燕、趙間好《詩》,故 其《易》微,唯韓氏自傳之。武帝時,嬰嘗與董仲舒論於 上前,其人精悍,處事分明,仲舒不能難也。後其孫商 為博士。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以《易》徵,待詔殿中, 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傳也。嘗受《韓詩》,不如韓氏《易》 深」,太傅故專傳之。司隸校尉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 見涿韓生說《易》而好之,即更從受焉。

趙子,河內人也。事燕韓生,授同郡蔡誼。誼至丞相,自 有《傳》。誼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吉為昌邑王中尉,自 有傳。食生為博士,授泰山栗豐;吉授淄川長孫順,順 為博士,豐部刺史。由是《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豐授 山陽張就,順授東海髮福,皆至大官,徒眾尤盛。 毛公,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 長卿授解延年,延年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陳 俠,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 博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仲舒通五經,能持論, 善屬文,江公吶於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 相公孫弘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於是上 因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 子既通,復私問《穀梁》而善之。其後浸微,唯魯榮廣、王 孫皓、星公二人受焉。廣盡能傳其《詩》《春秋》。

《班固序傳》:「況生三子:伯、斿、穉伯少受《詩》於師丹,大將 軍王鳳薦伯宜勸學,召見宴昵殿,容貌甚麗,誦說有 法,拜為中常侍。時上方鄉學,鄭寬中、張禹朝夕入說 《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既通大義,又講異 同於許商,遷奉車都尉。數年,金華之業絕出,與王、許 子弟為群,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 《西京雜記》:匡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 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 者皆解頤懽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 邑人曰:「窮矣。」遂去不返。

《闕里志》:「十二代卭,字子卭,安國子,傳家學,尤善詩、禮。 十五代立,善詩、書,與劉歆友善,教授數百人。」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 《順烈梁皇后紀》:「少善女工,好史書。九歲能誦《論語》,治 《韓詩》,大義略舉。」

《馬援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 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 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

援兄子嚴,字威卿。嚴七子,唯續、融知名。續字季則,七 歲能通《論語》,十三明《尚書》,十六治詩。

《魯恭傳》:「恭年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習《魯詩》,閉戶 講誦,絕人間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士爭歸之。 恭弟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遂杜絕交遊, 不答候問之禮。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 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世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