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學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殺,學不可辱,毋禍吾《春秋》乃佳。」 邦衡誌其墓。

《春秋集善》十一卷。

陳氏曰:端明殿學士廬陵胡銓邦衡撰。銓既事蕭楚,為《春秋》學,復學於胡文定公安國,南遷後作此書,張魏公為之序。

《春秋考異》四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錄《三傳》《經》文之異者。

《春秋類事始末》五卷。

陳氏曰:朝請大夫吳興章沖茂深撰。子厚之曾孫,葉少蘊之婿。

《左氏發揮》六卷。

 陳氏曰:臨川吳曾虎臣撰。取《左氏》所載事,時為之。

論,「若《史評》」 之類。

《春秋直音》三卷。

陳氏曰: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劉給事一止為作序。以學者或不通音切,故於每字切腳之下,直注其音。蓋古文未有反切,為音訓者皆如此。服虔、如淳、文穎輩於《漢書音義》可見。

「《左傳約說》 《百論》」,共二卷。

陳氏曰:奉議郎新昌石朝英撰。又有《王道辯》一書,未板行,僅存其書於此篇之末,其為說平平,無甚高論。

《左氏紀傳》五十卷。

巽巖李氏曰:不著撰人名氏。取丘明所著二書,用司馬遷《史記》法,「君臣各為記傳。凡欲觀某國之治亂,某人之臧否,其行事本末,畢陳於前,不復錯見旁出,可省繙閱之勤。或事同而辭異者,皆兩存之,又因以得文章繁簡之度。」 雖編削附離,尚多不滿人意,然亦可謂有其志矣。獨所序世族譜系,既與釋例不同,又非史遷所記,質諸世本,亦不合也。疑撰者別據它書,今姑仍其舊,以竢考求。又題「後在陵陽觀沈存中《自誌》。」 乃知此書存中所著,存中喜述作,而此書不能滿人意,史法信未易云。

《春秋分記》九十卷。

陳氏曰:卭州教授眉山程公說伯剛撰。以《春秋經傳》倣司馬遷書,為《年表》《世譜》《歷天文》《五行》《地理》《禮樂》《征伐》《官制》諸書,自周、魯而下,及諸小國四裔,皆彙次之,時有所論發,明成一家之學。公說積學苦志,早年登科,值逆曦亂,憂憤以死,年纔三十七。兄弟三人,皆以科第進中書舍人,公許其季也。

《春秋三傳分國紀事本末》 卷。

夾江勾龍傅明甫撰。後溪劉氏序略曰:「勾龍君傳習詳考,又分國而紀之。自東周而下,大國、次國、特出,小國、滅國附見,不獨紀其事與其文,而兼著其義。凡采其說者數十家。君蓋嗜古尊經之士,確乎其能自信者也。」

《春秋通說》十三卷。

陳氏曰:永嘉黃仲炎若晦撰。端平中,嘗進之於朝。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崇文總目》:左丘明撰。吳侍中領左國史亭陵侯韋昭解。昭參引鄭眾、賈逵、虞翻、唐因。二人皆吳臣。合凡五家為《注》,自所發正者二百十事。

晁氏曰:班固《藝文志》有《國語》二十一篇,《隋志》云二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書篇次與《漢志》同。蓋歷代儒者析簡併篇,互有損益,不足疑也。要之《藝文志》審矣。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為,蓋未必然。范甯曰:「左氏富而豔。」 韓愈云:「左氏浮夸。」 今觀此書,信乎其富豔且浮夸矣,非左氏而誰?柳宗元稱「越語尤奇峻」 ,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此。

巽巖李氏曰:「昔左丘明將傳《春秋》,乃先采集列國之史,國別為語,旋獵其英華,作《春秋傳》;而先所采集之語,草槁具存,時人共習傳之,號曰《國語》,殆非丘明本志也。故其辭多枝葉,不若《內傳》之簡直峻健,甚者駮雜不類,如出它手。蓋由當時列國之史,材有厚薄,學有淺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明特為此重複之書」 ,何耶?先儒或謂《春秋傳》先成,《國語》繼作,誤矣。惟本朝司馬溫公父子能識之。

陳氏曰:自班固志言左丘明所著,至今與《春秋傳》並行,號為《外傳》。今考二書,雖相出入,而事辭或多異同,文體亦不類,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司馬子長云:「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又似不知所謂。唐啖助亦嘗辯之。

《朱子語錄》曰:「《國語》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時語言論議如此,宜乎周之不能振起也 。《國語》文字極困苦,振作不起。」

《國語補音》三卷。

陳氏曰:丞相安陸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為《國語音》者。近世傳《舊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蓋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