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愛父之心,然未有殺父之意。使善治獄者,猶當與 操刃殊科,況以躬藥之孝,「反與操刃同其罪乎?此庸 吏之不為也。」然則許世子止實不嘗藥,則孔子決不 書曰「弒君」,孔子書曰「弒君」,則止決非不嘗藥。難者曰: 「聖人借止以垂教爾。」對曰:「不然。夫所謂借止以垂教 者,不過欲人之知嘗藥耳。聖人一言明以告人,則萬 世法也。何必加孝子以大惡之名,而嘗藥之事卒不 見於文,使」後世但知止為弒君,而莫知藥之當嘗也。 教未可垂,而已陷人於大惡矣。聖人垂教,不如是之 迂也。果曰:責止不如是之刻也。難者曰:「然則盾曷為 而復見於《經》?許悼公曷為書葬?」曰:「弒君之臣不見經, 此自三子說爾」,果聖人法乎?悼公之葬,且安知其不 討賊而書葬也?自止以弒見經,後四年吳敗許師。又 十有八年,當定公之四年,許男始見於經而不名。許 之書於《經》者略矣,止之事跡,不可得而知也。難者曰: 「三子之說,非其臆出也,其得於所傳如此。然則所傳 者皆不可信乎?」曰:傳聞何可盡信?《公羊》《穀梁》以尹氏 卒為正卿,《左氏》以尹氏卒為隱母,一以為男子,一以 為婦人,得於所傳者蓋如是,是可盡信乎?

《春秋或問》
前人

或問:「《春秋》何為始於隱公而終於獲麟?」曰:「吾不知也。」 問者曰:「此學者之所盡心焉,不知何也?」曰:「《春秋》之起 止,吾所知也。子所問者始終之義,吾不知也。吾無所 用心乎此也。昔者孔子仕於魯,不用,去之諸侯;又不 用,困而歸。且老。始著書,得《詩》自《關雎》至於《魯頌》;得《書》 自《堯典》至於《秦誓》;得魯《史記》自《隱公》至於《獲麟》,遂刪」 修之,其前遠矣。聖人著書,足以法世而已,不窮遠之 難明也,故據其所得而修之。孔子非史官,不常職乎 史,故盡其所得修之而止耳。魯之《史記》則未嘗止也。 今《左氏經》可以見矣。曰:「然則始終無義乎?」曰:「義在《春 秋》,不在起止。《春秋》,謹一言而信萬世者也。予厭眾說 之亂《春秋》者也。」

或問:「子於隱、攝、盾、止之弒,據《經》而廢《傳》,《經》簡矣,待《傳》 而詳可廢乎?」曰:「吾豈盡廢之乎?夫《傳》之於《經》勤矣,其 述《經》之事,時有賴其詳焉;至其失《傳》,則不勝其戾也; 其述《經》之意,亦時有得焉。及其失也,欲大聖人而反 小之,欲尊《經》而反卑之,取其詳而得者,廢其失者可 也;嘉其尊大之心,可也;信其卑小之說,不可也。」問者 曰:「《傳》有所廢,則《經》有所不通,奈何?」曰:「《經》不待傳而通 者十七八,因傳而惑者十五六。日月萬物皆仰然不 為盲者明,而有物蔽之者,亦不得見也。聖人之意皎 然乎《經》,惟明者見之,不為他說蔽者見之也。」

《辨左氏》
前人

左丘明作《春秋外傳》,以記諸國之語。其記柯陵之會 曰:「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而步高,且告魯成公以晉 必有禍亂。成公問之曰:『天道乎?人事也』?單子曰:『吾非 瞽史,焉知天道?吾見晉侯之容矣』。又曰:『觀其容,知其 心』。後卒如單子之言。」甚矣,丘明之好奇,而欲不信其 書以傳後世也。若單子之言然,則夫單子者,未得為 「篤論君子也」,幸其言與事會而已。不然,丘明從《後書》 之,就其言以合其事者乎?何以論之?觀其容,雖聖人 不能知人之心,知其必禍福也。夫禮之為物也,聖人 之所以飾人之情,而閑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為制度, 皆因民以為節,而為之大防而已。人目好五色,為制 文物采章以昭之;耳樂和聲,為制金石絲竹以道之 體安尊嚴為制,冕弁衣裳以服之。又懼其佚而過制 也,因為之節。其登車也,有和鑾之節;其行步也,有佩 玉之節;其環拜也,有鐘鼓之節;其升降周旋,莫不有 節。是故有其服必有其容。故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儼然人望而畏之,則外閑其邪,而使非僻之心不入 而已。衣冠之不正,瞻視之不尊,升降周旋之不節,不 過不中禮而已。天之禍福於人也,豈由是哉?人之心 又能以是而知之乎?夫喜怒哀樂之動乎中,必見乎 外,推是而言猶近之。單子則不然,乃以絕棄義德,因 其瞻視行步以觀之,又以謂不必天道止於是而禍 福於是皆可以必此,故所謂非篤論君子,而其言幸 與事會者也。《書》曰:「象恭滔天。」又曰:「巧言令色孔壬。」夫 容之與心,其異如此。故曰:「觀其容,雖聖人不能知其 心。」堯舜之無後,顏回之短命,雖聖人不可必。夫君子 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而已。若曰因容以知 心,遂又知其禍敗,則其可乎?

《改元論》
前人

嗚呼!人君即位稱元年,常事爾,古不以重也。孔子未 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雖暴君昏主妄庸之史,其記 事先後遠近,莫不以歲月一二數之,乃理之自然也。 其謂一為「元」,亦未嘗有法,蓋古人之語爾。及後世曲 學之士,始謂孔子書「元年」為《春秋》大法,遂以改元為 重事。自漢以來,又名年以建元,而正偽紛雜,稱號遂 多,不勝其記也。

《石鷁論》
前人

夫據天道,仍人事,筆則筆而削則削,此《春秋》之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