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 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十二歲誦《春秋左氏傳》《國 語》。」

《蜀關羽傳》:「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江表 傳》云:「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秦宓傳》:李權從宓借《戰國策》,宓曰:戰國從橫,用之何 為?」權曰:「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故 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宓報曰:「書非史記 周圖,仲尼不采;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海以受淤, 歲一蕩清,君子博識,非禮不視。今戰國反覆,儀、秦之 術,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故孔子發憤作《春 秋》,大乎居正。杜漸防萌,預有所抑,是以老子絕禍于 未萌,豈不信耶?

《張裔傳》:「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治《公羊春秋》,博涉《史》、 漢。」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鍾元常 之倫也。」

《孟光傳》:「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靈 帝末為講部吏。獻帝遷都長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 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 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 義,光常譊譊讙咋。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 並掌制度。」

《來敏傳》:「敏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于倉雅訓詁, 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

《尹默傳》:「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遠遊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 子等受古學,皆通諸經史。又專精于《左氏春秋》,劉歆、 鄭眾、賈逵父子、陳元方、服虔註說,咸略誦述,不復按 本。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默 為僕射,以《左氏》傳授後主。後主踐祚,拜諫議大夫。」 《李譔傳》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賢,與同縣 尹默俱遊荊州,從司馬徽、宋忠等學,譔具傳其業。又 從尹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著《左氏傳註》, 依準賈、馬,異于鄭元,與王氏殊隔。初不見其所述,而 意歸多同。

《吳士燮傳》:「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 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後舉茂才,除巫令,遷交趾太守。 耽翫《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書曰: 『交趾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官事小闋,輒 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 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 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 長義》上之。」其見稱如此。

《張昭傳》:「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 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 改封婁侯,食邑萬戶。在里宅無事,乃著《春秋左氏傳 解》。」

《張紘傳》註《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又于外黃 從濮陽闓受《左氏春秋》。」

《程秉傳》:「秉博通五經,拜太子太傅。秉為傅時,率更令 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吳錄》曰:「崇字子和,治《易》 《春秋左氏傳》。」本姓李,遭亂改姓。

《闞澤傳》:州里先輩丹陽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 著《國語》《公羊》《穀梁傳注》,講授常數十人。權為吳王,拜 固議郎,自陸遜、張溫、駱統等皆拜之。

《呂蒙傳》註:《江表傳》曰: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 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 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 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 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 複,以卿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

《神仙傳》:「介象字元則,常往弟子駱廷雅舍,帷下,屏床 中有數生論《左傳》義不平,象傍聞之,不能忍,乃忿然 為決。書生知其非常人,密表薦於吳主。象知之欲去, 曰:『恐官事拘束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