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齊履謙傳》。履謙字伯恒,六經諸史無不淹貫,著《春秋

諸國統紀》六卷。」

《敬儼傳》:「叔祖鉉,與太原元好問同登金進士第。國初 為中都提學,著《春秋備忘》四十卷,仁宗朝命刻其書, 今行於世。」

《臧夢解傳》。夢解,慶元人。歷湖南宣慰副使。所著有《春 秋微旨》一卷。

《元明善傳》:「明善讀書,過目輒記,諸經皆有師法,而尤 長於《春秋》。」

《虞集傳》:集父汲,黃岡尉,娶楊氏,國子祭酒文仲女。集 三歲即知讀書,乙亥,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冊可 攜,楊氏口授《論語》《孟子》《左氏傳》,聞輒成誦。比還長沙, 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大義矣。文仲 世以《春秋》知名,楊氏在室,即盡通其說,故集與弟槃 皆受業家庭。槃字仲常,延祐五年,第進士,《詩》《書》《春秋》 皆有論著,而《春秋》乃其家學,故尤善。

《黃溍傳》:「溍,婺州義烏人,同郡吳萊著《春秋世變圖》二 卷,《春秋傳授譜》一卷,他如《春秋經說》《胡氏傳證誤》,皆 未脫槁。」

《李稷傳》:稷從其父官袁州,師夏鎮。又從官鈆山,師方 回。皆名進士,長於《春秋》。稷並得其傳。

《成遵傳》:「遵至順辛未至京師,受《春秋》業於夏鎮, 《儒學傳》許謙,受業金履祥之門,盡得其所傳之奧,嘗 句讀九經及《春秋》三傳,於其宏綱要領,錯簡衍文,悉 別以鉛黃朱墨,意有所明,則表而見之。」

黃澤於名物度數,考覈精審,而義理一宗程、朱。作《春 秋經解》,以明書法為主。其大要則在考覈《三傳》,以求 向上之功,而脈絡則盡在《左傳》。作《三傳義例考》,筆削 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辨諸侯娶女立子。通考》《魯 隱公不書即位義》,《殷周諸侯禘祫考》《周廟太廟單祭 合食說》,作《丘甲辨》,凡如是者十餘通,以明古今禮俗 不同,見虛詞說經之無益,又懼學者得於創聞,不復 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發,乃作《春秋指要》,示人以求 端用力之方。門人惟新安趙汸為高弟,得其《春秋》之 學為多。

韓性時,慶元有程端禮、端學兄弟者。端學,字時叔,通 《春秋》,所著有《春秋本義》三十卷,《三傳辨疑》二十卷,《春 秋或問》十卷。《明外史錢唐傳》:「程徐字仲能,鄞人,元 名儒端學子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

吳師道字正傳,婺州蘭溪人。所著有《春秋胡傳附辨》 行世。

陸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而穎異,讀書過目成誦,終 身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曆、醫樂、算數 之學。宋咸淳初,圭年十八,以《春秋》中鄉選。宋亡,隱居 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

周仁榮,字本心,台州臨海人。父敬孫,宋太學生。初,金 華王柏以朱熹之學主台之上蔡書院,敬孫師事之, 受「性理」之旨,嘗著《春秋類例》。仁榮承其家學,治《春秋》。 其弟仔肩以《春秋》登延祐五年進士。

《忠義傳》:「鄭玉幼敏悟嗜學,既長,覃思六經,尤邃於《春 秋》。」

《隱逸傳》:「杜英字文玉,信安人。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 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所著有《春秋 地理原委》十卷。」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至正三年,召為國史院編修官, 固辭不行。時有張樞者,亦屢徵不起。嘗著《春秋三傳 歸一義》三十卷。

《婺源縣志》:「胡炳文,元初為信長書院山長,篤志經史 之學,著《春秋集解》。」

《安福縣志》:「劉聞少好學,究心《春秋》之旨,著有《春秋通 旨》若干卷。」

《光澤縣志》:「李應龍字玉林,至元中,薦為白鹿洞書院 山長及漳州路教授,俱不赴。著有《春秋纂例》。」

《宣城縣志》:「梅致和著《春秋編類》十二卷,著其世變,要 其指歸,蓋得之於精研者。并耕稿十卷俱燬於兵。」 《金華縣志》:「戴良少從黃溍遊,英偉秀發,以文章擅名, 所著有《春秋經傳考》。」

《鄞縣志》:「高元之,字端叔,集《春秋》說三百餘家,號《義宗》, 悉本經旨,凡一百五十卷。」

《安福縣志》:「李廉元末以鄉魁登進士。所著有《春秋纂 例》。」

《開化縣志》:「魯貞,性慷慨,有氣節。元末隱居不仕,著《春 秋按斷》。」

《婺源縣志》:「程直方字道大,幼失怙,能自勵,讀書嘗十 年不下樓。通諸經,著《春秋諸傳考正》。宋亡,入元不仕。」 《蘇州府志》:「王原傑字子英,吳江人。至元中,以《春秋》領 鄉薦,不仕教授,著《春秋讞議》。」

《明外史周定王橚傳》:「鎮國中尉睦桔,鎮平王諸孫。覃 精經學,尤邃於《春秋》。謂本朝經學一本,宋儒古人經 解殘缺放失,乃訪求諸海內通儒,繕寫藏弆,若張洽 《春秋傳》,皆敘而傳之。」又一本云:「睦桔,高皇帝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