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說,不知其所附會者止于《考工記》一編,而不可以病

此書之全也。或者又謂為文王治岐之書,不知其所 載者皆為天子之事,而不可以言侯國之舊也。或又 因其「九伐正邦,四時教戰」,遂詆為《戰國陰謀》之書,不 知寓軍政,明教化,此先王仁義之師也,豈可以陰謀 毀哉?或又因其「九賦歛財,九式均用」,遂指為成周理 財之書,不知倡九牧,阜兆民,此先王惠養之政也,豈 專為理財設哉?井田世業,萬世之良法也,而王莽以 之稔新都之亂,則以土田亟奪,既失民心,而泉府市 司擾害流于市里,大非先王養民之本意矣。況其以 篡竊之奸,而播毒痡之政,其致亂豈特不善用《周禮》 之失哉?阜通貨賄,九職之所任也,而王安石以之釀 靖康之禍,則以均輸專利已非國體,而青苗手實搜 括遍于閭閻,大非先王足國之常經矣。況其以偏執 之資,而引凶邪之黨,其釀禍豈特不善用《周禮》之失 哉?善學者誠能因其缺以求其全,師其意而不泥其 跡,則先王之治法復明,而聖人之心法可見矣。嗚呼! 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周公之 制禮,其仁天下之心為之也。欲求聖人之法者,求之 聖人之心而已矣。我國家稽古建官,六卿分職,禮樂 明備,典則昭垂,其于成周建都立極之意,固已得之 而損益盡善。至于《冬官》之書,則俞廷椿、吳幼清諸先 生相繼申明之,而聖王仁天下之心可復睹其全矣。 雖然,周公以內宰、嬪婦、宮正、宮伯皆頒于天官,而內 府、外府之出入、服御、庖膳之上供亦皆與焉,其意微 矣。人君之寢處、起居、食息、賜予、冢宰莫不與聞,而所 以防微杜漸者,得以預為之所。至于《師氏》《保氏》之職, 所以詔王徽而諫王失者,又諄諄焉。其所以養君心 而正朝廷以及天下者,固大臣職也。成王之為令主 也,有由然哉!周禮六官存亡

周人求地中以建國,畿方千里,故《鄭氏》曰:「周公居洛, 營邑于土中。」七年「使成王居洛邑。」其說信矣。然犬戎 作難,平王始遷居洛邑,蓋前此未以為都故也。然則 謂成王居之,何哉?若但測景求地中而不居,顧謂之 王畿、王國,寧有是理哉?以下俱建都之制

「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由是 建王國,制其畿方千里。」土圭之法,不見于《地經》,惟見 于《周禮》大司徒及《典瑞》玉人之官,以是測日景長短, 求與土圭等,蓋謂周公營洛邑之事。鄭氏謂:「周公居 洛,營邑于土中。七年,使成王居洛邑。」夫周公營洛邑, 未嘗與成王居之也。至犬戎之難,西周已喪,平王始 「遷居焉。」今指洛邑謂之王國,王畿即謂成王居之,豈 不戾乎?若但測景求地中而不居,則不得謂之王畿、 王國也。此其說失之明矣。且王者之居必求地中,何 耶?古之聖人定都建國,特取其便于時爾。堯都平陽, 舜都安邑,文王居豐,武王居鎬,何必其地之中耶?賈 氏謂「五帝以降,惟湯、亳得地中」,堯、舜雖不得地中,而 政令均、天下治者,以並在五嶽之內。周公之岐、鎬處 五嶽之外,故周公東居洛邑。此因鄭氏而愈失之也。 堯、舜、文、武之治,若不施仁政于民,則居地中何益?徒 居地中與五嶽之內,即能令政教均、天下治者,陋儒 之見也。且先儒謂今潁川陽城為地中,故置中表,若 然,周公何不即都陽城,乃營洛邑乎?洛邑去陽城亦 遠矣,既求地中而不以為都,何耶?又曰:「日南則景短 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 朝多陰。」說者謂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南表千 里,景短一寸;北表千里,景長一寸,有是理乎?若千里 即差一寸,萬里乃差一尺也,此已不可,況謂東表去 中表千里,晝漏半,中表景得正時,東表日已跌矣,是 他于日為近東,故得景夕。西表去中表千里,晝漏半, 中表景得正時,西表日未中,是他于日為近西,仍得 朝時之景,此甚不可也。日月麗天,萬里同晷,纔去千 里之間,地中得正時,在東之景已夕,在西之景方朝。 若然,是夏日之至,晝漏方半,東去地中千「里之人,以 西方之朝為夕;西去地中千里之人,以東方之夕為 朝。使相去數千里之外,則當以晝為夜,以夜為晝矣。 即雖蠻夷之地,窮日際月窟之所居,亦不至是。昔堯 命羲仲宅嵎夷,命羲叔宅南交,命和仲宅昧谷,命和 叔宅幽都,皆以觀日景之出入短長,陰陽氣候之偏 正,未嘗聞四方日景之異」如此。又曰「天地之所合也, 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夫謂 之中國居天地之中者,以外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之為中也。其蠻夷之地或相倍蓰,或相什百,在四夷 之域,廣狹自不同。中國之內但止一洛,正為天地之 所合,四時之所交,其果然乎?故營王邑者,欲居天下 之中,使四方道理均,此則可矣。而謂天地必合于此, 四時必交于此,恐無是理也。況于風雨之會,陰陽之 和,無亦在人君德政應天心如何爾。但居洛邑以求 風雨之會,陰陽之和,空言也。此無他,蓋見《書召誥》有 「王來詔,上帝自服于土中」之言,故作《周禮》者衍其說 也。不知《書》所謂土中者,但謂道理均爾。使周公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