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氏、修閭氏、冥氏、庶氏、穴氏、實氏、柞氏、薙氏、硩蔟氏、剪氏、赤叐氏、蟈氏、壺涿氏、庭氏、御枚氏、伊耆氏、象胥、掌祭、掌貨賄。朝大夫、都則、都士、家士、《冬官補亡》五十四大司空、小司空、載師、封人、量人、均人、土均、草人、稻人、山虞、林衡、川衡、澤虞、丱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艸、囿人、場人、牧人、牛人、充人、獸人、䱷人、鱉人、雞人、犬人、獸醫、司裘、掌皮、典服、典絲、典枲、染人、弁師、追師、屨人、典瑞、典同、巾車、典路、車僕、司常、司弓矢、槁人、冢人、墓大夫、職方氏、土方氏、形方氏,山師、川師、邍師,蓋合俞壽翁、王次點兩家之說而損益之。

胡一桂「《周禮補正》一百卷。」

王瓚《溫州府志》:「胡一桂字德夫,永嘉人。咸淳庚午領鄉薦,研究姬公經國制度,參訂互考,六官錯簡,一旦貫通,遂成《補正古周禮》一百卷。林干之為之序,學者稱人齋先生。」

王氏。失名《周禮詳說》:未見

王與之曰。未詳其名。建陽刊行《王狀元詳說》。

亡名氏。《周禮類例義斷》。《宋志》「二卷。」未見

《周禮圖說》:

王與之曰:「《圖說》未詳誰氏所編。得自閩中。大概用《三禮圖》」 、「《禮象圖》。或立新說。」 考證最明。

《禮庫》:未見

王與之曰:《禮庫》未詳何氏所撰。

《周禮集說》十二卷。

陳友仁《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周禮集說》,不知何人所輯。元吳興陳友仁得之於沈則正,因傳之內《地官》,二卷亡。明關中劉儲秀補註以行。

楊雲翼「《周禮辨》一篇。」未見

《金史》:「楊雲翼字之美,家樂平縣。登明昌五年進士第一,拜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卒諡文獻。」

吳澂「《周禮考注》十五卷。」

澂,《自述》按:已另載,茲不重錄。

按:草廬吳氏,諸經皆有纂言,惟《詩》及《周禮》未就,《周禮》則其孫當補之。今世所傳《三禮攷注》非公書。江西書坊專刊《周禮考注》十五卷以行,吳興閔氏復為鏤板,蓋晏璧所為也。

《周禮經傳》十卷。

按艸廬吳氏著書,不聞有《周禮經傳》。歲丁丑五月之望,西吳書賈以抄本求售,紙墨甚舊,題曰「吳澄著。」 中間多有改削,又有䴴簽。其議論序次,均不同於攷注。疑是其孫伯尚之書。然無先公字樣,但有「聞之師曰」 之文,不審為誰所撰,姑附於此。

湯彌昌《周禮講義》。

盧熊曰:「彌昌。」 字師言。號碧山。咸淳丁卯進士。由崑山教諭歷瑞安州判官。

何夢中等《周禮義》一卷。

王圻曰:「《周禮義》一卷。元東陽內舍生何夢中與弟參知政事夢然所作。五世孫觀光裝潢成卷。宋潛溪題而藏之。」

王申子《周禮正義》。

吳澂曰:巽卿《正義》其言比之宏齋包氏,極為平恕。

臧夢解《周官考》三卷。未見

臧夢解,鄞人。宋末進士,未仕而國亡。至元中,授婺州路儒學提舉,官至廣東廉訪使。博學洽聞,士大夫稱曰「魯山先生。」

毛應龍「《周禮集傳》二十四卷。」

《周官或問》五卷。未見

張萱曰:「元大德間,澧州教授豫章毛應龍介石撰。總諸儒訓釋,斷以己意,凡二十四卷。」

吳當《周禮纂言》:未見

當,澂之孫也。澂於《易》《書》《春秋》《禮記》皆有《纂言》,獨《周禮》《儀禮》《詩》未及作,當本大父之意為是書。

臨川吳當伯尚,至正二年以薦授國子助教,與修《三史》成,遷翰林修撰,再遷翰林直學士。出為江西廉訪使,詔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命未下而陳友諒已陷江西,當乃戴黃冠,著道士服,杜門著書。明太祖至江州,召見,長揖不屈。隱居吉水之谷坪,卒。羅一峰嘗言:「吳文正公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徒之半補冬官」 之缺。蓋取俞氏、丘氏之論也。《伯尚書》余未得見,不審依古本為注乎?抑遵乃祖所定之次也?

鄭宗顏「《周禮講義》二卷。」未見

按宗顏,未詳何時人,見葉氏《菉竹堂目》、焦氏《經籍志》及《授經圖》。

俞言「《周官禮圖》十四卷。」未見

按:「俞氏」 未詳何人,書見葉氏《菉竹堂目》。

亡名氏「《周禮通今續編》一卷。」未見

《周禮詳集》:

張萱曰:止存一冊,未詳撰人姓氏。自《地官司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