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工記

《周禮附音重言重意互註》十二卷。

繆泳曰:「此元人所輯書。弘治中,湖廣道御史上虞尹洪奉命清兩廣戎政,屬知廣州府哀景輝重刻。番禺張詡為之序。」

張詡《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梁寅《周禮考注》。未見

寅《自述》。按:已另載,茲不重錄。

汪克寬《周禮類要》。未見

宋濂《周禮集注》。未見

王褘《周官官名急就章》一篇。

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一卷

孝孺《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陳子龍曰:「或謂先生以道輔主,日在黼坐之側,諫行言聽,知中朝之弱,藩國之強,不能以驟返也。而聽黃齊興、晁錯之謀,為侵削諸侯之計,以致真人翔於薊北,電掃中原,虎步江外,不能出一策以紓國難,而乃日治儀文,定官制,何當於成敗?及觀先生之著述,而知其非也。夫先生所最好者《周禮》,而凡駮而未純、迂而難信者,皆著論以辨之。」 乃知先生之學,非專於泥古疏闊而難行者矣。當時先生之謀未必盡用,即用矣,而天方欲文皇帝平區夏而享太平,豈盡謀臣之過哉?

陸世儀曰:「方正學人品行術,後世無不敬。但削奪諸王一節,人頗以為疑,以為董仲舒之才而建晁錯之策,不無類於申、韓也。」 及讀《遜志齋全集》,中有《勉學》詩,其間多言當時削奪諸王,傷殘骨肉,非天理人心之正。且曰:「安得申韓氏化為古伊周!」 是當時削奪之謀,孝孺之深所不欲也。特以職為講官,軍國之務非其「所得而主;而啟沃之際,仁柔之主亦未必能持齊黃之謀,此其所以不白於後世乎?」 予於《詩鑑》中,亦特表明之。

陸元輔曰:「正學先生考次《周禮》,較王與之、俞壽翁諸人所訂正,更為有理。又有《周官論》二篇,《周禮辨疑》四篇。一論大司徒卿大夫州長黨正之法,慮民極其詳;一論《周官》不以理財為先,王安石用國服為息之謬;一辨條狼氏之誓群臣刑法太暴;一辨殺群飲非過甚,媒氏之奔者不禁為非禮;一辨司寇聽訟必入,鉤」 金束矢為非法,一辨《周禮》「言利甚密」 ,非周公之言,皆有卓然之見,非苟於立異者。

丁禮《周禮補注》未見

《鎮江府志》:「丁禮,字思敬,丹徒人。以耆年辟知南陽府,入覲,進《周禮注》,成祖賞之。」

何喬新「《周禮集註》七卷。」

喬新《自序》。按:《序》已另載,茲不重錄。

陸元輔曰:「喬新字廷秀。江西廣昌人。吏部尚書文淵之子。景泰辛未進士。仕至刑部尚書。贈太子少傅。諡文肅。」

《周禮明解》十二卷。未見

黃潤玉《周禮題辭》:未見

潤玉《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王啟《周禮疏義》。未見

桑悅《周禮義釋》。未見

悅《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鳳梧《周禮合訓》六卷。

鳳梧《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吳昂《周禮音釋》。未見

陸元輔曰:「吳昂。字德翼。號南溪。海鹽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

魏校「《周禮沿革傳》六卷。」

校:《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官職會通》二卷。

韓邦奇魏校《周禮義疏》。未見

沈懋孝《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楊慎「《周官音詁》一卷。」

《慎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余本《周禮考》誤。未見

馬理《周禮注解》未見

舒芬《周禮定本》十三卷。

芬《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季本「《讀禮疑圖》六卷。」

本《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陳深「《周禮訓雋》十卷。」

《周禮訓注》十八卷。

深字子淵,長興人。嘉靖乙酉舉人,任雷州府推官。《深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唐樞《周禮因論》一卷。

羅洪先《周禮疑》一卷。

王樵《周官私錄》:未見

王圻《續定周禮全經集注》十四卷

因柯尚遷之《書》而重為更定。凡《五官》所載,有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