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紛,至朱子始欲為之是正,而未及竟,豈無望於後之人歟?用敢竊取其意,修而成之。文章篇句,秩然有倫,先後始終,頗為精密,將來學《禮》之君子,於此考信,其有取乎?非但為戴氏忠臣而已也。

《校正大戴記》三十四篇。

吳澂纂次序曰:「按《隋志》,《大戴記》八十五篇。今其書闕前三十八篇,始三十九篇,終八十一篇,為四十三篇。中間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第六十一,四篇復闕第七十三有二,總四十篇。據云八十五篇,則末又闕其四。或云止八十一,皆不可考。竊意《大戴類萃》此記多為小戴所取,後人合其餘篇,仍為《大戴記》。已」 入《小戴記》者,不復錄而闕其篇。是以其書冗泛,不及《小戴書》甚。蓋彼其膏華而此其查滓爾。然尚或間存精語,不可棄遺。其或《小戴》重者,《投壺》《哀公問》也。《投壺》《公冠》《諸侯遷廟》《釁廟》四篇,既入《儀禮逸經》;《朝事》一篇,又入《儀禮傳》。《哀公問》,《小戴》已取之,則於彼宜存,於此宜去。此外猶三十四篇,《夏小正》,猶《月令》也。《明堂》,猶《明堂位》也。《本命》以下雜錄事辭,多與《家語》《荀子》、賈、《傅》等書相出入,非專為記禮設,《禮運》以下諸篇之比也。《小戴》文多綴補,而此皆成篇,故其篇中章句,罕所更定。惟其文字錯誤,參互考校,未能盡正,尚以俟好古博學之君子云。

《禮記纂言》 卷。

吳澂著

《禮記集義》 卷。

陳櫟著。櫟,休寧人,致力聖賢之學,涵濡玩索,貫串古今。

《禮記說》 卷。

韓性著又黃祖舜著

《禮記集說》四十九卷。

彭絲著。絲,安福人。父應龍,弟齊叔,父子兄弟自相師友,俱以著述為業。

《喪禮服制考》 卷。

豫章周成大著

《禮經約》 卷。

楊維禎著。維禎,諸暨人。舉進士,為江西提舉,元亡不仕。

《大禮記》數卷。

張宏圖著。宏圖字巨濟,福清人。以宋朝記《禮》者多訛舛,因著此書。

《三禮考註》 卷。

《康宗武著》,《康孫》當足成。

《周禮考次》 卷。

方希古著

《儀禮議》十卷,夏正士「《儀禮略舉要》十卷」

陸佃著。佃,山陰人。所著又有《禮記解》《述禮新說》《大裘議》。

《類註儀禮》 卷。

黃士毅著。士毅字子洪,莆田人。朱文公命日觀一書,夜叩所見,告以靜坐勿雜,喚醒勿昏。居數月,授以《大學章句》,終其身從事於斯。

《儀禮解》 卷。

葉味道著。味道,溫州人。嘉定中進士。理宗訪問朱熹門人,使者以味道對。授太學博士,兼崇政殿說書。

《儀禮合抄損增》 卷。

高斯得著

《儀禮集說》 卷。

敖繼公著

《儀禮逸經》八篇。

吳澂《纂次序》曰:「漢興,高堂生得《儀禮》十七篇。後魯共王壞孔子宅,得古文《禮經》於孔氏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間獻王得而上之。其十七篇與《儀禮》正同,餘三十九篇藏在祕府,謂之《逸禮》。哀帝初,劉歆欲以列之學官,而諸博士不肯置對,竟不得立。孔、鄭所引《逸禮》《中霤禮》《禘於太廟禮》《王居明堂禮》,皆其篇也。唐初猶存」 ,諸儒不以為意,遂至於亡,惜哉!今所纂八篇,其二取之《小戴記》,其三取之《大戴記》,其四取之《鄭氏註》。「《奔喪》也,中霤也,禘於太廟也,王居明堂也」 ,固得《儀禮》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壺》之類未有考焉。疑古禮逸者甚多,不止於三十九也。《投壺》《奔喪》篇首與《儀禮》諸篇之體,如《一公冠》等三篇,雖已不存,蓋作記者刪取其要以入《記》,非復正經全篇矣。《投壺》大《小戴》不同,《奔喪》與《逸禮》亦異,則知此二篇亦經刊削,但未如《公冠》等篇之甚耳。五篇之《經》文,殆皆不完,然實為《禮經》之正編,則不可以其不完而擯之於《記》也。故特纂為《逸經》,以續十七篇之末。至若《中霤》以下三篇,其《經》亡矣,而篇題僅僅見於註家片言隻字之未泯者,猶必收拾而不敢遺,亦「我愛其禮」 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