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高祖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 章門。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餘人。皆當時碩學。 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 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
煬帝大業元年以褚徽為禮博士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唐書徐曠傳》,「曠字文遠, 隋大業初,禮部侍郎許善心薦文遠及包愷、褚徽、陸 德明、魯達為學官,擢國子博士,愷等為太學博士。世 稱《左氏》有文遠,《禮》有褚徽,《詩》有魯達,《易》有陸德明,皆 一時冠。」
唐
太宗貞觀元年拜王恭為博士講三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儒學孔穎達傳》:「王恭者, 滑州白馬人。少篤學,教授鄉閭,弟子數百人。貞觀初, 召拜太學博士,講《三禮》,別為義證,甚精博。」蓋文懿、文 達皆當時大儒,每講,遍舉先儒義,而必暢恭所說。
高宗永徽四年頒孔穎達禮經正義於天下明經依此會試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永徽四年 三月壬子朔,頒孔穎達「《五經正義》於天下。每年明經 令依此考試。」
按《會要》。「永徽四年三月一日進之。頒於天下。以為定 式。」凡二禮。共百二十卷。
按《正義表》「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
德宗貞元五年敕特置三禮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職官志。五經博 士注》。「舊無五經學科。自貞元五年二月敕特置三禮 開元禮科。」
後周
太祖廣順三年刻二禮板成
按《五代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玉海》,「周廣順三年六 月丁巳刻十一經板成,各二部,一百三十冊。四門博 士李鄂書。唯《公羊》並二禮,郭嵠書。」
世宗顯德 年詔令張昭議三禮圖令田敏尹拙等校勘三禮釋文并議三禮圖
按《五代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宋史張昭傳》,「周顯德 中,詔令詳定經典釋文,并議《三禮圖》。昭援引經據,時 稱其該博。」
按:《玉海》,「周顯德中,詔刻《易書》《周禮》《儀禮》《四經釋文》,皆 田敏、尹拙、聶崇義校勘。」自是相繼校勘《禮記音拙》等 校勘。
顯德五年,聶崇義考正《三禮圖》。
按《五代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宋史儒林聶崇義傳》。 「周顯德五年。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又詔翰林 學士竇儼統領之。崇義因取《三禮圖》再加考正。」
宋
太祖建隆三年聶崇義上三禮圖命竇儀裁定頒行之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聶崇義傳,崇義取《三禮 圖》,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儼為序。太祖覽 而嘉之。詔曰:「禮器、禮圖,相承傳用,寖歷年祀,寧免差 違。聶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討尋故實,刊定疑訛, 奉職效官,有足嘉者,崇義宜量與酬獎。所進《三禮圖》, 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所冀 精詳。苟有異同,善為商確。」五月,賜崇義紫袍、犀帶、銀 器、繒帛以獎之。拙多所駁正,崇義復引《經》以釋之,悉 以下工部尚書竇儀,俾之裁定。儀上奏曰:「伏以聖人 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所傳或異。年祀寖遠,圖繪 缺然,踳駁彌深,丹青靡據。聶崇義研求師說,耽味《禮 經》,較于舊圖,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聞。尹 拙《駁議》及聶崇義《答義》各四卷,臣再加詳閱,隨而裁 置,率用增損,列於注釋,共分為十五卷以聞。」詔頒行 之。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釜異同之說,詔下中書省集 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按聶崇義稱:祭天蒼璧 九寸圓好;祭地黃琮八寸無好;圭、璋、琥並長九寸』。自 言周顯德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職及阮諶、 鄭元舊圖,載其制度。臣等按《周禮》玉人之職,只有「璧 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之文, 無蒼璧、黃琮之制。兼引注有《爾雅》「肉倍好」之說,此即 是注璧羨度之文,又非蒼璧之制。又詳鄭元自注《周 禮》,不載尺寸,豈復別作畫圖,違經立異?《四部書目》內 有《三禮圖》十二卷,是隋開皇中敕禮官修撰。其圖第 一第二題云「梁氏」,第十後題云「鄭氏」,又稱不知梁氏、 鄭氏名位所出。今書府有《三禮圖》,亦題梁氏、鄭氏,不 言名位。厥後有梁正者,集前代圖記,更加詳議,題《三 禮圖》曰:「陳留阮士信,受禮學於潁川綦冊君,取其說 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 正刪為二卷。其阮士信,即諶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諶 之紕謬。兼三卷《禮圖》刪為二卷,應在今《禮圖》之內,亦 無改祭玉之說。臣等參詳,自周公制禮之後,叔孫通 重定以來,禮有緯書,漢代諸儒,頗多著述,討尋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