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莊子》蓋寓言也,而太史公不之察,又於《原憲傳》著其 語,皆由讀《論語》貨殖一言之誤耳。又《論語》所謂「則將 焉用彼相」者,此「相」字亦譬喻。《記》曰:「如瞽者之無相,倀 倀其何之?」師冕見子張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 相師之道也。」所謂相者如此,今學者皆指為輔相之 相,則誤矣。

林邦翰為予言:「『嘗見一道人說《論語》子釣而不綱,弋 不射宿』,頗有理,予願聞之。」邦翰曰:「道人云:『此兩句是 聖人心存教化。聖人本無心于取物。其『釣而不綱者, 示其貪則取之也;『弋不射宿』者,示其動則取之也。其 意在于戒世之貪得與妄動者耳。不然,聖人豈徒為 是弋與釣也哉』』!」時一坐莫不稱嘆。予曰:「此說本是道 人家一邊所見而已。聖人之言,要非一端可盡。 《左氏》有傅會《論語》處甚多。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 「『億則屢中』。《左氏》曰:『賜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也』。子 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左氏》曰:『小邾射以句 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此皆傅會之言,不 足取。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左氏》遂曰:『裨諶謀于野 則獲』』。」蓋以草為草野之草,且其所敘復與《論語》異,當 以《論語》為正。

《論語》,本無異義,然前世頗有因其言而失之者。司馬 遷《書伯夷傳》載伯夷扣馬而諫,父死不葬之語,是因 孔子餓于首陽之事而增益之也。《宰我傳》載宰我與 田常作亂事,因孔子有「予也無三年之愛於父母」之 說而妄意之也。遷于著述勤矣,然其為人淺陋不學, 疏略而輕信,多愛而不能擇,故其失如此。予獨善孟 子於伊尹不信割烹,于百里奚不信食牛,于孔子不 信侍人瘠環之事,辯証甚明,過遷遠甚,然于《論語》亦 不能無失。孔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孟子因之,故曰管 仲曾西所不為,而不謂孔子以仁許之也。孔子曰:「子 產惠人也」,孟子因之,故曰惠而不知為政,而不謂其 有君子之道四也。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 人哉!」意謂必立然諾以為信,必犯患難以為果者,乃 所謂小人也。孟子因之,故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此非孔子去食去兵之意矣。凡此皆因孔子之 言而失之,孟子猶然,況太史公乎?《論語》曰:「為命裨諶 草創之草。」當與天造草昧之草同,而左氏因之,遂謂 裨諶謀于野則獲,其後揚子雲作《法言》,以擬《論語》,孔 子曰:「君子不器。」揚子便曰:「君子不械」,是何等語,此又 在史遷下矣,可以發千載一笑。

《讀書雜抄》:侯師聖因論「三月不違仁」曰:「孔子許顏子 者,常在欲化未化之間。顏子所以自處者亦如此。 公伯寮其如命何?」朱子《論語》:「或問曰:『命為天理,何也』? 曰:『命者,天理流行,付與萬物之謂也。然其形而上者 謂之理,形而下者謂之氣。自其理之體言之,則元亨 利貞之德,具于一時,而萬古不易;自其氣之運而言 之』」,則消息盈虛之變,如循環之無端而不可窮也。萬 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體,故仁義禮智之德 根于心而為性。其既生也,則隨其氣之運,故廢興厚 薄之變,惟所運而莫逃。此章之所謂「命」,蓋指氣之所 運為言,侯氏以天理釋于二者之分,亦不察矣。 《丹鉛總錄》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揚子《法言》:或 問無為。曰:「奚為哉?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堯之道,法 度章,禮樂著,垂拱而視天民之阜也,無為矣。紹桀之 後,纂紂之餘,法度廢,禮樂虧,安坐而視天民之死,無 為乎?」莊子曰:「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 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 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臣下有為 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主上 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而為天下用,此不易之 道也。嗚呼!莊、揚二子之言,可以發夫子未盡之蘊矣。 使夫子《九原》可作,必以其言為然矣。當合而觀之,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 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子貢曰:『賜也何敢望回!回 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余讀至此,有感焉。 曰:「夫子於子貢,啟之屢矣,予欲無言」之意,即與回孰 愈之問也。夫子嘗云:「回也終日如愚」,又云:「回非助我。」 此二言者,蓋得忘言之筌蹄,而契無言之教,惟回也 獨矣。自回以下,則穎悟莫賜若矣。故夫子屢以啟之。 「予欲無言」之言,即與回孰愈之問也。子貢之對乃爾。 是以測之少,照之多,為回賜優劣,非夫子問之旨矣。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求其說而不得者,以為 既然之,又許之,夫子然也,乎哉,夫子許也。乎哉,其言 外之意。若曰:女以聞知多少而分優劣,此女所以弗 如回也,亦猶「天何言哉」之答也。不然,則「其庶」之稱,「屢 空」之稱,「好學」之稱,「未見其止」之稱,聖人權衡久矣。淵 也居德行之首,子貢在言語之科,門人評記亦定矣。 子貢方人,亦豈不自知,而煩夫子之問乎?惜乎子貢 未喻其旨,而靳于再問也。

有問予「不改其樂,所樂何事?」予曰:「且問子人不堪其 憂,所憂者何事?」知世人之所憂,則知顏子之所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