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作之君,皋陶、益稷、伊、傅、周、召以是學而作之相,孔子 以是學而作之師。而《春秋》以下,凡為君為相者,得其 學則治,失其學則亂。孔子以匹夫而師萬世者,非學 而何哉?要之仁一也,學在斯,教即在於斯也。夫子不 可及,固猶天不可階而升,然四時行,百物生,莫非天 也。天雖不言,而即時與物以觀天,斯可以默識其「於 穆不已」之蘊。「學不厭,教不倦。」夫子一天也,夫子雖不 可及,而即學與教以求夫子,亦可以默識其與天並 運之心。後人特患無作聖之志耳,有能一日用其力 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況《魯論》所記載其「無行 不與」,循循然善誘具在也。否則,人人讀《論語》,程子謂: 「讀了後,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反觀寧無愧哉!」 問:「子謂學習為《論語》二十篇,要旨信然矣。謂學不盡 於一字之訓釋,何歟?」曰:「讀《論語》且不必證他經書,即 二十篇中,反覆紬繹,亦見非一字可訓。何也?學之為 言效也是也,未足」以盡其義也。孔子自十五志學,觀 其終身進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不踰矩,何一而 非學哉?未易窺也。然曰:「汝以予為多學而識與予一 以貫之,學識貴乎約矣,多聞擇善,多見而識亦未嘗 不博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固為之 不厭矣。君子有九思,學而不思則罔亦未嘗不思也。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若不專於行矣。文莫猶人,躬行 未得,謂不重夫行也,可乎?「天何言哉?予欲無言」,言若 可廢矣。有德者必有言,吾與回言終日,謂不重夫言 也可乎?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剛勇,苟不好學,則有蔽 矣。使德之不修,徒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可乎?學《詩》, 學《禮》,學《易》、學《韶》,咸有益於得矣。使博學於文,不能約 之以禮,欲其弗畔於道也,得乎?君子病無能焉,固天 縱之將聖,又多能矣,何為又云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蓋有不知而作,我無是矣,何為又 云「吾有知乎哉?」無知也。默而識之,「下學而上達」,謂學 非覺也,可乎?敏事慎言,就正有道,即以好學許之,恐 不專在於覺矣。好古敏求,見賢思齊,謂學非效也,可 乎?回也不遷怒,不貳過,則以好學許之,恐不專事夫 效矣。故子貢曰:「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是學 也,果可以一字一義訓釋之否耶?是故欲學孔子之 學,必真知孔子之大學而後可。或曰:孔子之學,信大 學矣。學者即欲學孔子之學,多見其不知量也。噫後 學各因其資之所近,才力之所及,於以自成其學可 也。若願學孔子,欲執一廢百,反曰孔子不可學,謂之 「叛孔」,非歟?以下論語大旨

問:「『聖學必有宗也』。觀諸賢皆問仁,果聖門必以求仁 為宗乎?」曰:「玩其篇章次第,首云學習,即次以孝弟為 仁之本,又次以『巧言令色鮮仁,知仁之害在巧言令 色,而仁亦過半矣』。」問:「聖門高弟,無踰顏子,夫子獨以 『克復』傳之,其餘諸子,不過各以其資之所近者語之 耳。後學為仁,安敢遽希克復之乾道乎?」曰:「仁一而已 矣。聖門如顏淵、仲弓、司馬牛、樊遲、子貢、子張皆問仁, 而夫子教之,謂非因人而施不可也。後儒遂因各賢 之造詣,疑聖教有偏全、小大之殊。使果有偏全、小大 之殊,則仁亦參差不齊矣。如『克己復禮,信乎全而大 也,非顏子不能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時時處處是此一』」點,如見、「如祭勿 施」之心,謂與克復者異乎?顏淵、仲弓信能請事,斯語 牛也,疑訒言不足以盡仁,視回、雍霄壤矣。向使因《訒 言》一語而能以三隅反,則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 者,不已涵蓄於訒言之中乎?樊遲三問,夫子三答之, 如以其言而已矣,則將以何者為終身之依據也?然 在居處則為恭,在執「事則為敬,在與人則為忠」,非即 愛人之仁乎,非即先難後獲之功乎?謂諸子領略聖 教各有不齊,則可謂聖人教諸子有偏全大小,則不 可以語仁矣。

仁,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為人也,何近儒談萬物一 體之仁者,不假修證,色色具在,徵之聖人,祇見其不 足據也,是故將以仁為難歟?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仁。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未見力不足者,將以為易 歟?何為罕言仁,而謂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將以為近 也?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將以 為遠也,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苟志於仁,無惡 也,將以為人心之固有而不待求歟?君子無終食之 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將以為求之方寸 而足歟?凡視聽、言動、居處、執事、與人交,以及出門使 民能行五者於天下,皆是也,將謂取足於己而已乎? 君子以友輔仁,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皆 仁之資也。將謂其必藉於人乎?「當仁不讓於師,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將謂如伯夷、叔齊欲仁即得仁乎? 然諸賢如由求赤雍與憲之克伐,怨欲不行者,何為 皆未知其仁?將謂此心潔淨即是仁體,如微箕、比干 同一仁乎?令尹子文、陳文子止得稱為忠清,皆未知 焉得仁也。且三月不違,回之外無聞焉,其餘日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