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7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崔浩傳》:「浩少好文學,博覽經史。太宗初,拜博士祭酒, 賜爵武城子。嘗授太宗經書,每至郊祠,父子並乘軒 軺,時人榮之。世祖以浩輔東宮之勤,賜繒絮布帛各 千段。著作令史太原閔湛、趙郡郄標素諂事浩,乃請 立石銘,刊載國書」,并勒所注五經。浩贊成之,恭宗善 焉。遂營於天郊東三里,方百三十步,用功三百萬乃 訖。浩又上《五寅元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 就章》《孝經》《論語》《詩》《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成訖,謹 以奏呈。」五寅一作五夤

《高閭傳》:閭字閻士,漁陽雍O人。早孤,少好學,博綜經 史,文才儁偉,下筆成章。本名驢,司徒崔浩見而奇之, 乃改為閭而字焉。真君九年,徵拜中書博士。顯祖傳 位,閭上《至德頌》一篇。高祖議政于皇信堂。高祖曰:「《論 語》稱冉有退朝,孔子問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 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何者是政?何者 為事』?」閭對曰:「臣聞政者,君上之所施行,合於法度,經 國治民之屬,皆謂之政;臣下奉教承旨,作而行之,謂 之事。然則天下大同,風軌齊一,則政出於天子;王道 衰則政出於諸侯;君道缺則政出於大夫。故《詩》敘曰: 『王道衰,政教失,則國異政,家殊俗』。政者,上之所行,事 者下之所奉。」高祖曰:「若君命為政,子夏」為莒父宰,問 政,此應奉命而已,何得稱政?《尚書》游明根曰:「子夏宰 民,故得稱政。」帝善之。

《常景傳》:「景字永昌,少聰敏,初讀《論語》《毛詩》,一受便覽。 及長,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孫良舉為律博士,高 祖親得其名,既而用之。後為門下錄事、太常博士。」 《外戚傳》:「馮熙字晉昌,文明太后之兄也。年十二始就 博士學,從師受《孝經》《論語》。」

《儒林傳》:「陳奇志在著述《五經》,始注《孝經》《論語》,頗傳於 世,為縉紳所稱。有子曰矯之,奇所注《論語》,矯之傳掌, 未能行於世。其義多異鄭元,往往與司徒崔浩同。 孫惠蔚,字叔炳,年十五,通《詩》《書》及《孝經》《論語》。」

徐遵明,年十七,隨鄉人毛靈和等詣山東求學。至上 黨,乃師屯留王聰。一年,便辭聰詣燕、趙,師事張吾貴。 吾貴門徒甚盛,遵明伏膺數月,乃私謂其友人曰:「張 生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說,不愜吾心,請更從師。」 遂與平原田猛略就范陽孫買德受業一年,復欲去 之。猛略謂遵明曰:「君年少從師,每不終業,千里負帙, 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終恐無成。」遵明曰:「吾今始知 真師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於此。」乃 詣平原唐遷納之,居於蠶舍,讀《孝經》《論語》《毛詩》《尚書》 《三禮》。不出門院,凡經六年。

董徵字文發好古學尚雅素師清河監伯陽受。《論語》 後於劉獻之遍受諸經。

「盧景裕字仲儒齊獻武王聞景裕經明行修使教諸 子景裕嘗注。」《論語》。

《北齊書儒林傳》:「李鉉年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 撰定《論語》。」

《文苑傳》:樊遜少學,常為兄仲優饒。既而自責曰:「名為 人弟,獨受安逸,可不愧於心乎?」欲同勤事業,母馮氏 謂之曰:「汝欲謹小行耶?」遜感母言,遂專心典籍,恆書 壁作「見賢思齊」四字,以自勸勉。

《周書文帝十三子傳》:「宋獻公震,字彌俄突。幼而敏達。 年十歲誦《孝經》《論語》《毛詩》。」

《蕭大圜傳》。「大圜。梁簡文帝之子也。幼而聰敏。神清俊 悟。年四歲能誦《三都賦》及孝經、《論語》。」

《儒林傳》:「樂遜,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 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

《異域高昌傳》文字亦同。華夏有《毛詩》《論語》《孝經》。置學 官,弟子以相教授。

《隋書儒林傳》:「劉炫著《論語述議》十卷,行於世。」

張沖字叔元仕陳為左中郎將非其好也。乃覃思經 典撰。《論語》義十卷官至漢王侍讀。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年二十二,周武帝 引為露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唐書章懷太子賢傳》:甫數歲讀書,一覽輒不忘。至《論 語》,賢賢易色,一再誦。帝問故,對曰:「性實愛此。」帝語李 世勣稱其夙敏。

《狄仁傑傳》: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 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 海遺珠矣』。」

《黎幹傳》:大曆八年,復召為京兆尹。時大旱,幹造土龍, 自與巫覡對舞,彌月不應。又禱孔子廟,帝笑曰:「丘之 禱久矣。」使毁土龍。帝減膳節用,既而霪雨。 《薛戎傳》:弟放,端厚寡言。穆宗即位,參贊機命。帝嘗問 曰:「吾聞學者白首不能通一經,安得其要乎?」對曰:「《論 語》,六經之菁華也,《孝經》,人倫之本也。」漢時《論語》首立 於學官。

《隱逸傳》:王希夷喜讀《周易》《老子》,刺史盧齊卿就謁問 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言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