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輔相之近,其言易以行;李氏居山林之遠,其書難以 見知。雖然,芻蕘之言,聖人不廢,況托於《經》以行者乎? 居今無知,其書則已,苟有知者,采而上之,使不見廢, 則於帝王平治天下之道,豈獨無所裨哉!李氏,雲陽 人,字朝佐。窮經積學,蓋有志當世之務云。

明鄭濟大學正文一卷

按方孝孺後序大學出於孔氏至程子而其道始明至朱子而其義始備然致知格物傳之闕朱子雖嘗補之而讀者猶以不見古人全書為憾董文清公槐

葉丞相夢鼎、王文憲公柏皆謂《傳》未嘗闕,特編簡錯 亂,而考定者失其序,遂歸《經》文「知止」以下至「則近道 矣」以上四十二字,於「聽訟吾猶人也」之右為《傳》第四 章,以釋致知格物,由是《大學》復為全書。車先生清臣 嘗為書,以辨其說之可信。太史金華宋公欲取朱子 之意,補第四章句以授學者而未果。浦陽鄭君濟仲 辨授學太史公,預聞其說,而雅善篆書。某因請以更 定次序書之,將刻以示後世。蓋聖賢之經傳非一家 之書,則其說亦非一人之所能盡也。千五百年之間, 講訓言道者迭起,至於近代而始定,而朱子亦曷嘗 斷然以為至當哉?姑亦以待後之君子爾。世之嘵嘵 然黨所聞,而不顧理之是非者,皆非朱子之意也。舊 說以聽訟釋本末,律以前後之例為不類,合為一章 而觀之,與孟子「堯舜之知不遍物」之言,正相發明,其 為致知格物之傳,何惑焉?古人之說經,略舉大義而 意趣自備,非若後世說者之固也。由國家而推之,天 下大學之所宜為,則欲致知者,舍聽訟而何以哉?是 語雖異於朱子,然異於朱子而不乖乎道,固朱子之 所取也歟!鄭君多學而不雜,執中而不滯,觀其所好, 其《傳》所謂近道者歟?

楊守陳大學私抄一卷

按守陳自序蒙少受大學輒併其章句誦而味之佐以或問參以諸說已自謂通矣及誦之久味之詳乃反有疑焉其後誦益久味益詳疑亦從而益繁積數

十載,雖與天下友,反覆講之,疑終不釋也。今家居無 事,日誦味之,而疑如故,乃取所疑經傳《易》而置之,各 錄章句,有與今《易》置之,文義不合者,亦僭用己說,以 蒙謂別之,而其所以易置之故,則詳具於各章之末。 既而誦且味之,怡然理順,乃淨抄成帙,閟之篋中,不 敢以示人。一日,客或翻篋見之,閱未半,輒嘻笑且怒, 「罵曰:『吾不意子之叛儒而紊聖經至此也!夫《大學》者, 孔子之經,曾子之傳,而朱子之章句、或問,後學惟誦 習之,莫敢違也。何乃僭易而妄解之?亟焚之,毋貽是 書累也』。」愚應之曰:「非敢爾也。」王魯齋曰:「天下所不易 者,理也。二程不以漢儒不疑,而不敢更定,朱子不以 二程已定,而不敢復改,亦各求其義」之至善,而全其 心之所安,非強為異而苟為同也。今蒙所抄,縱未得 乎義之至善,亦足全吾心之所安。若其謬說,只自誤 耳,是書豈被其累?譬如蜀之《八陣石》,一時或亂之,而 千載如故也;虞之《五瑞玉》,一臣或失之,而萬國自如 也。子安庸怒哉?客赬頰而去。余甚慚且悔,然業已抄 之,不忍毁也,用識之篇末。

丘濬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

按神宗御製序朕惟帝王之學有體有用自仲尼作大學一經曾子分釋其義以為十傳其綱明德新民止至善其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闡堯舜禹湯文武

「之正傳,立萬世帝王天德王道之標準。」宋儒真德秀 因為《大學衍義》,掇取經傳子史之言以實之,顧所衍 者止於格致、誠正、修齊,而治平猶闕。逮我孝宗敬皇 帝時,大學士丘濬乃繼續引伸,廣取未備,為《大學衍 義》,補揭治國、平天下新民之要,以收明德之功;采古 今嘉言善行之遺,以發經傳之指。而後體用具備,成 真氏之完書,為孔、曾之羽翼,有功於大學不淺。是以 孝廟嘉其考據精詳,論述該博,有補政治,特命刊而 播之。朕踐祚以來,稽古正學,經史諸書,博涉殆遍。因 念《真氏衍義》,我聖祖大書於廡壁,累朝列聖置之經 筵,肅宗聽講之餘,賦翼學詩以紀之。朕爰命儒臣,日 以進講,更數寒暑,至於終篇。然欲因體究用,而此書 尤補《衍義》之闕。朕將紬繹玩味,見諸施行,上愬祖宗 聖學之淵源。且欲俾天下家喻戶曉,用臻治平,照宣 朕明德新民圖治之意。爰命重梓,以廣其《傳》,而為之 序如此云。

按濬自序臣惟大學一書儒者全體大用之學也原於一人之心該夫萬事之理而關係乎億兆人民之生其本在乎身也其則在乎家也其功用極於天下

「之大也。聖人立之以為教,人君本之以為治,士子業 之以為學,而用以輔君。是蓋《六經》之總要,萬世之大 典,二帝三王以來傳心經世之遺法也。」孔子承帝王 之傳,以開百世儒教之宗,其所以立教垂世之道,為 文二百有五言,凡夫上下古今百千萬年,所以為學、 為教、為治之道,皆不外乎是。曾子親受其教,既總述 其言,又分釋其義,以為《大學》一篇,漢儒雜之《禮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