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九十卷目錄

 孟子部藝文一

  孟子贊         漢司馬遷

  進士策問         唐韓愈

  送王塤序          前人

  伊尹五就桀讚并序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書        前人

  請孟子為學科書      皮日休

  畏天者保其國賦     宋歐陽修

  大匠誨人以規矩賦      前人

  楊孟論          王安石

  夫子賢於堯舜        前人

  策試牓喻          朱熹

  策問            前人

  白鹿書堂策問        前人

  跋克齋游吏部所書孟子一章 魏了翁

  代侍講說書官為經筵進講孟子終篇謝賜金

  帶牙簡同侍讀修註官謝賜祕書省御筵及鞍

  馬香茶進詩表       王應麟

  孟子贊         明陳鳳梧

  舜不告而娶論        徐芳

 孟子部藝文二

  仁術           宋朱熹

  聞善決江河         前人

  仰思二首          前人

 孟子部紀事

經籍典第二百九十卷

孟子部藝文一

《孟子贊》
漢·司馬遷

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 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 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 之弊,何以異哉!

《進士策問》
唐·韓愈

問:「夫子既沒,聖人之道不明。蓋有楊墨者,始侵而亂 之,天下咸化而從焉。孟子辭而闢之,則既廓如也。今 其書尚有存者,其道可推而知不可乎?其所守者何 事?其不合于道也幾何?孟子之所以辭而闢之者何 說?今之學者有學于彼者乎?有近于彼者乎?其已無 傳乎?其無乃化而不自知乎?其無傳也則善矣;如其」 尚在,將何以救之乎?諸生學聖人之道,必有能言是 者。其無所為讓

《送王塤序》
前人

「吾嘗以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遍觀而 盡識也。故學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後離散分處 諸侯之國,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遠而末益分。自孔 子沒,群弟子莫不有書,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吾 少而樂觀焉。」太原王塤示予所為文,好舉孟子之所 道者與之言,信悅孟子而屢贊其文辭。夫沿河而下, 苟不止,雖有遲疾,必至於海。如不得其道也,雖疾不 止,終莫幸而至焉。故學者必慎其所道。道於楊、墨、老、 莊、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 于海也。故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今塤之所由, 既幾於知道,如又得其船與楫,知沿而不止。嗚呼,其 可量也哉!

《伊尹五就桀讚》并序
柳宗元

伊尹五就桀。或疑曰:「湯之仁,聞且見矣;桀之不仁,聞且見矣。夫胡去就之亟也?」 柳子曰:「惡!是吾所以見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者,聖人也。聖人出於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 曰:「孰能由吾言?由吾言者為堯、舜,而吾生人堯、舜人矣。」 退而思曰:「湯誠仁,其功遲;桀誠不仁,朝吾從而暮及於天下可也。」 於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從湯。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使斯人早被其澤也。」 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從湯以至於百一千一、萬一,卒不可,乃相湯伐桀。俾湯為堯舜,而人為堯舜之人,是吾所以見伊尹之大者也。仁至於湯矣,四去之;不仁至於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湯、桀之辨,一恆人盡之矣,又奚以憧憧聖人之足觀乎?吾觀聖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於五就桀。作《伊尹五就桀讚》。

聖有伊尹,思德於民。往歸湯之仁,曰:「仁則仁矣,非久 不親。」退思其速之道,宜夏是因。就焉不可,復反亳殷。 猶不忍仕,亟往以觀。庶狂作聖,一日勝殘。至千萬冀 一,卒無其端。五往不疲,其心乃安。遂升自陑,黜桀尊 湯,遺民以完。大人無形,與道為偶。道之為大,為人父 母。大矣伊尹,惟聖之首。既得其仁,猶病其久。恆人所 疑,我之所大。嗚呼遠哉!誌以為誨。

《與呂道州溫書》
前人

往時致用作《孟子評》,有韋詞者告曰:「吾以《致用書》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