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柏字會之。年踰三十,始勇於求道。於《論語》《中庸》《孟 子》《通鑑綱目》,標注點校,尢為精密。著有《孟子通旨》 《文苑傳》。盧稹幼穎悟,及長曉《五經》大義,酷嗜《周易》《孟 子》。

章望之喜議論宗孟軻言性善排荀卿揚雄韓愈李 翱之說著《救性》七篇。

《隱逸傳》:「种放著《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人頗稱之。」 劉愚不樂仕進,著書自適,《書》《禮》《語》《孟》皆有解。

《過庭錄》:潘兌說之侍郎,夙慕程正叔,過洛就見之。時 黨事正起,正叔畏避不出,潘再三致恭,欲見正叔,不 得已出,說之展師弟禮請教,伊川遜不受,潘請之固, 正叔問之曰:「公嘗讀何書?」潘曰:「嘗讀《語》孟。」正叔曰:「有 得乎?」曰:「未也。」伊川問曰:「孜孜為善者,舜之徒;孜孜為 利者,跖之徒。其義若何?」潘以為易己也。曰:「此不難曉。」 先生曰:「雖然,今之所為善者,乃古之所為利也。」潘下 拜悅服而去。潘至許,見先祖,語其事曰:「自聞斯言,悟 一生之非矣。」

祁寬錄《尹和靖語》戊午八月二十九日,講筵初開,上 問先生:「《孟子》謂紂一夫,如何?」先生曰:「此為當時之君 而言也。」時有進《孟子》說者,上問:「程頤謂孟子如何?」先 生曰:「程頤不敢疑《孟子》。」

《夢溪筆談》:王聖美為縣令時,尚未知名,謁一達官,值 其方與客談《孟子》,殊不顧聖美,聖美竊哂其所論。久 之,忽顧聖美曰:「嘗讀《孟子》否?」聖美對曰:「生平愛之,但 都不曉其義。」主人問:「不曉何義。」聖羙曰:「從頭不曉。」主 人曰:「如何從頭不曉?試言之。」聖羙曰:「孟子見梁惠王 已不曉此語。」達官深訝之曰:「此有何奧義?」聖美曰:「既 云孟子不見諸侯,因何見梁惠王?其人愕然無對。 《貴耳集》:徽宗北狩,有諜者持一黃中單來,御書云:『趙 岐註《孟子》,付黃潛善』。」諸人審思之,孟即瑤華太后,趙 即康王,高宗由是中興。載《泣血錄》。

謝文昌源明館伴北使時,寧廟初即位,定冊時,諸臣 頗有議論,北使忽問謝云:「伊尹放太甲于桐,此何義?」 指光宗屬疾而言。謝答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 之志則不可。避一篡字。」朝論甚偉。

《尹和靖文集》:王時敏欲學讀《孟子》,問曰:「《孟子》不知誰 解得好?」先生曰:「無出趙氏。公且看趙氏注。」因曰:「某被 旨解《孟子》,《孟子》逐段自說分明,今更不復改,但與逐 段作一說,提其要而已。」

《玉海論語孟子集注或問》朱文公熹撰淳熙四年六 月癸巳成。

《蘇州府志》:「滕宬,字季度,郡人。沈敏好學,耽研經史。夜 四鼓猶不寐,惟不喜時文。嘗讀《孟子》『形色天性之說, 忽驚悟,安於退處。淳熙中,以賢良召。既試,考官以不 合近制擯之。後雖再召,薦者不絕,漠如也』。」

《金史宗道傳》:「系出景祖太尉訛論之少子也。通《周易》 《孟子》。」

《移剌履傳》:章宗為金源郡王,喜讀《春秋左氏傳》,聞履 博洽,召質所疑。履曰:「左氏多權詐,駁而不純,《尚書》《孟 子》皆聖賢純全之道,願留意焉。」王嘉納之。

《金史趙秉文傳》:「秉文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所著 有《刪輯孟子解》十卷。」

《元史朵兒赤傳》:「朵兒赤年十五,通古注《論》《孟》《尚書》。帝 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試用,召見,授中興路總管。」 《李昶傳》:「昶字士都,東平須城人,山東提刑按察使。早 年讀《論》《孟》,見先儒之失,考訂成編。及得朱氏、張氏解, 往往脗合,其書遂不復出,獨取《孟子》舊說、新說矛盾 者,參考歸一,附以己見,為《孟子權衡遺說》五卷。」 《虞集傳》:集三歲即知讀書,父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 無書冊可攜,母楊氏口授《論語》《孟子》《左氏傳》,聞輒成 誦。比還長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 大義矣。

《黃溍傳》:同郡吳萊,字立夫,窮諸書奧旨,著《孟子弟子 列傳》二卷。

《李好文傳》:「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年漸長,開端本堂, 命皇太子以右丞相脫脫、大司徒雅不花知端本堂 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學士兼諭德。好文言:欲求二帝 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書則《孝經》《大學》《論語》《孟子》 《中庸》。乃摘其要,釋以經義。」

《隱逸傳》:「杜瑛字文玉,信安人。著有《語孟旁通》八卷。」 《明外史·許存仁傳》:「存仁名元,以字行。父謙,受學金履 祥,學者稱白雲先生。太祖克金華,訪謙,後召存仁,語 大悅,擢國子博士。嘗問:『孟子何說為要,存仁以行王 道、省刑薄賦對。吳元年,擢祭酒』。」

《錢唐傳》:帝嘗覽《孟子》,至「草芥寇讎」語,輒廢卷,謂非臣 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唐抗 疏諫曰:「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時廷臣無不為唐危 幸,帝鑒其誠懇,不之罪。其後配享旋復,然卒命儒臣 脩《孟子》節文云。

《王鏊傳》:鏊博學有識鑑,晚著《性善論》一篇。王守仁見 之曰:「王公深造,世未能盡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