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頗詳悉,恨未見膚仲所講有便,幸錄來也。絜矩文義, 更宜反復,上下句意未可容易立說,若如所喻,則「老 老」、「興孝」等句,與絜矩之道有何交涉耶?熹兩年擾擾, 今幸粗定。辭職未允,已再請矣。此非欲為高,自是「義 無可受」之說,不得不力辭,世俗不解人意,尤悶人也。 《大學》近修得益精密平實,恨未有別本可寄去。《易啟 蒙》《太極》《西銘》《通書解義》《學記》各一本,謾往四明,頗通 問否?曾見其讀《西銘說》否?全然不識文理,便敢妄議 前輩,令人不平,然亦甚可笑也。向來辨論,理非不直, 所自愧者,初無懇惻之意,而以戲侮之心出之,所以 召怨而起鬧也。

「老老、長長,恤孤,正是治國之事,皆人君躬行以化其 下者。至於有此三者之效,則國治矣。故欲平天下者, 必須先有此箇本領效驗,然後有以為地,而致其絜 矩之功,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也。文勢甚明,無可 疑者。「其不能絜矩之病,《章句》《或問》三處說極分明。如 來喻所謂『奪其財力,使不得養其父母』」者,亦無疑矣, 又何以更有「憤然不平,善心為之不生」之說耶?凡此 等處,皆是處心不寧靜,看書不仔細之病,與前日所 論《釋奠禮文》疏略處大抵略相似,更宜深以為戒。讀 書別無法,只要瑣煩仔細,是第一義也。

《答滕德粹》

示喻《大學》之說,甚善。熹舊所為書,近加修訂,稍有條 理,補闕處正如來喻矣。令人抄寫,未得奉寄也。所論 義利之說,得之聽訟之云,則不必如此說。「君止於仁, 以體仁足以長人」,「居上不寬」等語,觀之可見。蓋為人 上者無此意思,即上下乖暌,壅隔而無以相通矣。所 引《淇澳詩》,但以形容盛德至善之充盛宣著耳。其餘 則舊解已詳,更熟考之,當自見也。

《答王季和》

別幅之喻,具悉至意。嘗謂道之在人,初非外鑠,而聖 賢垂訓,又皆懇切明白,但能虛心熟讀,深味其旨,而 反之於身心,必有以信其在我,而不容自已,則下學 上達,自當有所至矣。但讀書不可貪多,今當且以《大 學》為先,逐段熟讀精思,須令了了分明,方可改讀。後 段如此,庶易見功,久久浹洽通貫,則無書不可讀矣。

《答朱子繹》

知讀《大學》,甚善。大扺其說雖多,多是為學之題目,次 第緊要是「格物」兩字,卻未嘗說著下手處。故學者之 讀此而不得其要者,類如數遺棄之齒而求有獲,亦 沒世窮年而無得矣。須著精神,領略箇大體規模,便 尋箇的當下手處。著實用功,始是會讀《大學》也。

《答林擇之》

「心有忿懥」之說,似亦無可疑。「心」字只是喚起下文,不 得其正字,非謂心有是四者也。《遺書》云:「《易》無思無為 也」,此戒夫作為也。向來欲添「非」字,以今觀之,似不必 然。此意蓋明聖人之所謂無非,漠然無所為也,特未 嘗作為耳。只此便是天命流行,活潑潑地。戒之者非 聖人之自戒,特以作為為不可耳。大扺立言欲寬舒 平易。

《答范文叔》

《大學》之《序》,固以致知為先,而程子發明「未有致知而 不在敬」者,尤見用力本領親切處。今讀來喻,知于主 一,蓋嘗用力,則致知之學宜無難矣,而尚欲更求其 說,何耶?熹舊讀《大學》之書,嘗為之說,每以淺陋,有所 未安,近加訂正,似稍明白,親知有取以鋟木者,今錄 一通,幸試攷之,或有未當,卻望誨諭,然切勿以示人, 益重不韙之罪也。

讀書不覺有疑,此無足怪。蓋往年經無定說,諸先生 所發或不同,故讀書不能無疑。比年以來,眾說盡出, 講者亦多,自是無所致疑,但要反覆玩味,認得聖賢 本意,道義實體,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處耳。尹和靖 門人贊其師曰:「丕哉聖謨!」《六經》之編,耳順心得,如誦 己言。要當至此地位,始是讀書人耳。講義反覆詳明, 深得勸誦之體。特寄此章,豈亦有感于時論耶?《大學》 近閱舊編,復改數處,今往一通,試以舊本參之,當見 鄙意也。

朱子全書

《大學》

問:「欲專看一書,以何為先?」曰:「先讀《大學》。可見古人為 學,首永次第。且就實處理會卻好,不消得專去無形 影處理會。」

可將《大學》用數月工夫看去。此書前後相因,互相發 明,讀之可見,不比他書。他書非一時所言,非一人所 記,惟此書首尾具備,易以推尋也。

《大學》如一部行程曆,皆有節次。今人看了,須是行去。 今日行得到何處,明日行得到何處,方可漸到那田 地。若只把在手裏,翻來覆去,欲「望之燕之越」,豈有是 理!

《大學》是一個腔子,而今卻要去填教實著。如他說「格 物」,自家須是去格物後填教實著;如他說「誠意」,自家